斯托得牧師(John Stott)在《世界在等待的門徒》(The Radical Disciple)一書中說,成為激進的門徒第一個特質是「不隨波逐流」。教會對周遭世界具有雙重責任,一方面我們在這個世界生活、服事、見證,另一方面又必須避免被世界污染同化。我們不願為了維持聖潔,逃離世界,也不想為了認同世界,犧牲聖潔,隨波逐流。使徒保羅說:「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羅十二2) 今天有四個世俗主義是我們不要效法,並且要奮力抵抗的。
一、多元主義(pluralism)認為各種「主義」皆有其獨立論證和思潮,應該一視同仁,予以尊重,因此多元主義排斥基督教宣稱的終極性和獨一性。面對多元主義,我們一方面要更加謙卑,不帶優越感;另一方面要持續見證耶穌基督的獨一性和終極性。耶穌道成肉身是獨一無二,祂是唯一的神人;祂的贖罪祭是獨一無二,唯有祂為世人的罪受死;祂的復活也是獨一無二,唯有祂勝過死亡。除祂以外,別無拯救。 二、物質主義(materialism)是一心追求物質,這會扼殺你我的屬靈生命。耶穌告誡我們不要積攢地上的財富,不可貪婪。使徒保羅也勸勉我們要過簡樸生活、慷慨待人、知足常樂。他說:「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了,因為我們沒有帶什麼到世上來,也不能帶什麼去。」(提前六6) 世上生活猶如短暫的天路歷程,輕省遊走是明智之舉,因為將來我們什麼也帶不走。 三、道德相對主義(ethical relativism)對近代的影響,尤以1960年代以來的性道德和性革命衝擊為著。過去,普世接受婚姻乃一夫一妻的異性結合,而且惟獨在婚姻中可享有神所賜的親密關係。但是今日某些教會甚至允許同居,倡導同性伴侶的合法地位。抗衡這些潮流,耶穌基督呼召祂的門徒順服祂的準則。擺在教會面前的基本問題是「誰是主」?教會是耶穌基督的主,可以隨意掌控,接受自己喜歡的,排斥不喜歡的?或者耶穌基督是我們的主,我們相信並順服祂的教導? 四、自戀主義(narcissism):1980和1990年代的新紀元運動要求人審視內在,探索自我,認為問題的解答來自內在。但這意味人不需要救主,自己就能拯救自己。不幸的是,類似的想法充斥教會,有些基督徒強調我們不只要愛神、愛鄰舍,更要愛自己。這想法大錯特錯。事實上,專顧自己(提後三2)是末世的徵兆之一。神聖的愛,是願意犧牲自我,服侍他人。神的心意就是要教會成為愛的群體,成為敬拜和服事的群體。 這四個主要的世俗趨勢,正在威脅鯨吞基督徒群體。面對這些威脅,神呼召我們不要心思軟弱,順從世界,倒要徹徹底底不隨波逐流。對抗多元主義的挑戰,我們要形成真理的群體,為耶穌基督的獨一性站立得穩。對抗物質主義的挑戰,我們要形成簡樸與奔走天路的群體。面對相對主義的挑戰,我們要成為順服的群體。面對自戀主義的挑戰,我們要成為愛的群體。
0 Comments
The Radical Disciple(中譯本:《世界在等待的門徒》,校園,2015)是斯托得牧師(John Stott)的封筆之作。斯托得是當代基督教福音派的泰斗,寫了許多鏗鏘有力的著作。2020年教會的主題是『作主門徒,效法耶穌』。在未來幾個月,我將在教會週報中『牧師的話』,節錄Radical Disciple《世界在等待的門徒》書中的內容。
基督徒多半知道,『門徒』是聖經稱呼耶穌跟隨者的主要用語(『基督徒』這個詞在聖經中只出現三次),『門徒』表明了與耶穌的師徒關係。我們這些宣稱是主耶穌門徒的人,希望將來耶穌不會對我們說:『你們為什麼稱呼我「主啊,主啊」,卻不遵我的話行呢?』(路6:46)真正作門徒,是全心全意成為門徒。 斯托得為什麼選用『激進』(radical)作為書名呢?為什麼用它來描述作門徒呢?Radical在19世紀原本是給政治立場貼標籤之用的,這個字輾轉演繹,如今被用來形容人們追根究底的見解,以及全然委身、全心投入。斯托得希望有心跟隨耶穌的人,全然委身於基督、全心投入服事主。 斯托得在離世前特別叮嚀這世代的基督徒,作激進的門徒。他希望藉著這本書要我們深思八個經常被忽略、卻值得審慎看待的門徒特質。這八個特質是:「不隨波逐流」、「像基督」、「長大成熟」、「護理萬物」、「簡樸」、「平衡」、「倚賴」、「死亡」。 盼望我們在這個物資豐富,靈命貧乏,充滿後現代主義危機的時代中,作主耶穌激進而委身的門徒,「不隨波逐流」,活得越來越「像基督」,讓屬靈的生命「長大成熟」,盡責任「護理萬物」,過「簡樸」的生活,在門徒的各樣身分上保持「平衡」,放心完全「倚賴」神和他人的愛,並且勇敢面對「死亡」,進入永生。 你願意作主耶穌激進而委身的門徒嗎?盼望你讀這個系列的文章時,一方面禱告求神『將不冷不熱驅逐出你的心中』,並且立定心志,仰望基督,活出激進而委身的門徒樣式。 詩篇142篇是大衛被困在洞穴中的禱告,他為了躲避掃羅的追殺而藏身在山上的洞穴裡。今天是居家避疫第120天,被困在『洞穴』中將近四個月,病毒仍然非常猖狂,安全出洞的日子似乎遙遙無期。我們不禁要問:『耶和華啊,我們要等到幾時呢?』(詩90:13)在疫情中,有些人更是被困在病床上,有的面對失去工作的經濟壓力,有的遭遇在美簽證和居留的問題,我們都急迫希望脫離窘境。詩篇142篇給在洞穴中或面對窘迫日子的人禱告的方向。
一、往裡面看。『我發聲哀告耶和華,發聲懇求耶和華。我在祂面前吐露我的苦情,陳說我的患難。我的靈在我裡面發昏的時候,祢知道我的道路。在我行的路上,敵人為我暗設網羅。』(1-3節)在窘迫日子,向內心看,把裡面的感受向神傾心吐意,承認我們的軟弱,對身心靈的健康有益。 二、往四面看。『求祢向我右邊觀看,因為沒有人認識我;我無處避難,也沒有人眷顧我。』(4節)當我們環顧四周,覺得無人關心,無人要分擔我的重擔時,與其自憐,不如振作起來,花時間去關心人,背負他人的重擔;如此必將經歷以弗所書3章20節所說的:『神能照著運行在我們心裡的大力,充充足足地成就一切,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 三、往上面看。『耶和華啊,我曾向祢哀求,我說:「你是我的避難所,在活人之地你是我的福分。」求祢側耳聽我的呼求,因我落到極卑之地;求你救我脫離逼迫我的人,因為他們比我強盛。』(5-6節)腓立比書4章6-7節說:『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神。神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裡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 四、往前面看。『求祢領我出離被囚之地,我好稱讚祢的名。義人必環繞我,因為祢是用厚恩待我。』(7節)用信心開始讚美吧!禱告是爭戰,讚美是得勝!當我們開始讚美時,我們就得勝了! 也許你今天正處在憂慮、恐懼或灰心的洞穴中。你的盼望不在自己的裡面,也不在外面的環境,而在於神。要仰望主,求告祂,也用信心往前看,讚美祂,因為祂必用厚恩待你。 這是禱告系列的最後一篇文章,內容出自於著名神學家巴刻(J. I. Packer)所寫的書Praying: Finding Our Way Through Duty to Delight(中譯本《點燃禱告之火》,校園出版)。前十篇談我們所求告的神,什麼是正確的禱告,默想,讚美,自我查驗,祈求,抱怨,堅持不懈,參與群體,全心投入。希望這些禱告系列的文章,能幫助我們認識神對禱告的心意,也操練合乎聖經教導的禱告。
巴刻博士在書的最後提供一些禱告的建議:當你禱告前,請先思想禱告的對象;神曾做了什麽,使你能來到祂面前;記得你是何等不配享有在天父家中所得的饒恕、自由和地位。想想一個令人驚訝的事實,就是透過神的話語和聖靈,主耶穌正與你建立朋友的關係;儘管你充滿罪性,神仍期望你藉著禱告來回應祂,與祂建立愛、信靠與順服的關係。將上述的思想存在心裡,然後開始向你的天父和救主禱告。 大聲禱告,或至少輕聲說出來,這樣能幫助你集中精神,不致胡思亂想。另外,當你獨自地說出禱告,可以間歇頌唱,大聲讀出喜愛的詩篇或讚美詩歌。早期的循理會的信徒會拿著聖經和詩歌集進入密室禱告,這是值得學習的榜樣。 若是你發覺自己禱告時拙於言辭,尤其是在一開始默想神聖潔的尊榮時,或在任何時刻,遇到阻礙時,你可以轉而使用主禱文(太6:9-13),以其中的每一個句子當做引子,來激發思路。馬丁路德自己如此操練,也教導人每天用主禱文來禱告。他建議這樣做:首先,頌讚主禱文每一個句子中滿有恩典的真理;接著,為主禱文中所提醒你的各樣美善賞賜感謝神;再來,承認你的過錯,並認真將這些話視為生命的指引;最後,告訴神從主禱文中所引發的祈求。當你這樣做,思想就會開始活動起來,你的禱告也會活起來。 留心聆聽神的聲音。在禱告前後讀經時,要持續聽神的聲音。馬丁路德這麼說:『我經常在主禱文的某個禱告上陷入沉思...當豐富的思潮湧現,我們應當...在寂靜中聆聽這些聲音,絕對不要壓抑它們。此時,聖靈親自向你傳講信息,祂所說的一句話,勝過你自己千言萬語的禱詞。若是聖靈前來對你的心說話,賜下豐富的亮光與思想...要安靜和傾聽...並將之記錄下來。』在讀經和禱告時寫下從神聽見的話,你就可以得著智慧,超越陳腔爛調的表面敬虔,更認識神和你自己的本質,更深明白神聖潔的旨意,並且讓每日的禱告更加豐富。 總結巴刻博士對於禱告的建議:禱告前先思想禱告的對象以及祂的作為,大聲地禱告,藉著主禱文操練禱告,聆聽且記錄神的聲音。願我們在基督裡『不住的禱告』,並且靜觀神的作為。 |
每日靈修
September 2024
Catego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