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之間的問題,許多都是和溝通不良有關。學習有效的溝通模式,有助於我們處理問題,並且建立好的人際關係。上週主日我們藉著耶穌與尼哥底母之間的對話(約翰福音3:1-15),學習耶穌溝通的典範。耶穌與人溝通有五個特點:
一、焦點放在對方真正的需要 尼哥底母仰慕耶穌的大名,來找耶穌,對祂說:『拉比,我們知道你是由神那裡來作師傅的…。』人性的弱點是喜歡焦點在自己身上,希望別人的讚賞和肯定。但是耶穌沒有讓談話的焦點放在自己身上,祂不期待人的肯定,不需要證明自己。耶穌把焦點放在對方的真正的需要。耶穌如何知道尼哥底母的需要呢?傾聽! 二、聆聽對方心裡沒有說出的話 耶穌不但聽尼哥底母口裡所說的話,耶穌也聆聽他心裡沒有說出的話。尼哥底母選在夜間來找耶穌,透露了隱藏在他心裡沒有說出的話。耶穌聆聽出尼哥底母心裡沒說的:“耶穌,我不想白天來找你,你知道我的身份敏感。但是我心中迷惑,我不喜歡猶太教僵化的教條主義,我渴慕跟神建立真實、親密的關係。”耶穌因為知道尼哥底母內心的需要,所以耶穌一針見血指出,人必須要重生,才能進神的國。我們需要仔細聆聽別人口裡說出的話,並且察言觀色,試著去聆聽他們心裡沒有說出來的話。 三、傳達簡潔有力的信息 耶穌傳達的信息簡短、有力。耶穌的信息圍繞一個主題。一次談話,一個主題。有一個母親,走進孩子的房間,看到房間很亂,忍不住發嘮叨,你的房間太亂;然後又說,你不可以帶耳機做功課;還有,你一面做功課,還一面傳簡訊,這樣做功課怎麼能專心。這個母親一次開闢太多戰場,只會破壞親子關係,很難有實質果效。如果你想藉著溝通解決問題,一次一個主題,一次一個問題。 四、提供開放互動的空間 在耶穌與尼哥底母的對話中,耶穌不是滔滔不絕,而是有互動,有問問題的機會。我們在溝通的時候,也需要提供開放互動的空間,讓溝通可以深入,並且有建設性。 五、尊重對方的選擇 耶穌告訴尼哥底母『重生』的重要性,但是耶穌沒有強迫尼哥底母接受,耶穌尊重他的選擇。當我們傳福音,或是與人溝通時,我們不應將自己的觀點強加於對方,而是要尊重對方的選擇。David Ping在其所著的《Q型領袖》一書中指出,『尊重的意思是我們不假設自己能夠或應該提供對方所有的答案。我們不以導師自居。相反的,我們幫助對方了解他們自己的問題,並且他們要承擔自己當付的責任。』我們和成年子女溝通時,尤其要注意這點。 結論:盼望在日常生活中,操練耶穌溝通的模式,使得你的溝通能更有效,建立更好的人際關係。
0 Comments
所以,無論是住在身內、離開身外,我們立了志向,要得主的喜悅。
因為我們眾人,必要在基督臺前顯露出來,叫各人按著本身所行的,或善或惡受報。 (哥林多後書5:9-10) 記得求學時期,學校常常舉辦許多校內的各樣比賽,甚至連「整潔」與「秩序」都是固定的每週班際比賽之項目。同學們勤奮努力,每天都將教室內外打掃乾淨,同時在需要安靜守秩序的時候,都盡量遵守與服從級任老師和班長的帶領,就是希望可以每一週都在自己的課室牌下看見綠色的整潔獎牌和紅色的秩序獎牌。這對自己的班級來說,是一種榮譽的象徵。 人的一生,都參與在各式各樣的比賽當中。當在實際、有形、有制度的比賽中獲勝,就能獲得站在頒獎臺上、領取應得的獎項、接受眾人歡呼與喝采的機會。然而,我們所經歷更多的是那無形之中的比賽,即使沒有獎盃或獎狀,卻能夠使我們的內心成長與強大。對於基督徒來說,保羅在哥林多後書5:9-10所給予的勉勵,是我們一生都要去追求的最高榮譽,就是要「立定志向、討主喜悅」。 哥林多教會是保羅在第二次的旅行佈道中與亞居拉及百基拉夫婦所建立的。哥林多在當時是一個非常繁榮的城市,哥林多人受到競爭心理、功利主義、多元文化、階級之分、標榜自己等社會特色的影響,將世俗的文化帶入到教會當中,使得教會產生許多的問題。保羅的信件除了指出這些問題,更在十字架的道理上給予教導,並勉勵哥林多的信徒們。 哥林多後書第五章一開始,是延續第四章的信息,因著有耶穌基督為寶貝在我們這瓦器裡,叫我們能夠在這必死的身體上顯出基督的能力。保羅勉勵信徒們要顧念那永恆的,而不是那暫時的,因為在天上永存的房屋是無法與在地上的帳棚相比的。保羅一生的追求與目標就是耶穌基督,因此不論或生、或死,他只有一個志向就是要討主的喜悅,靠著信心活出滿有基督的人生。為什麼呢?「因為我們眾人,必要在基督臺前顯露出來,叫各人按著本身所行的,或善或惡受報。」(林後5:10)保羅在這裡告訴信徒們,將來在基督臺前,我們在上帝面前所行的都會被顯露出來,並且會根據所行的來報償我們。 你期待將來在天上的頒獎典禮嗎?讓我們把握在地上的日子,立定心志、討主喜悅,期盼永恆榮耀的冠冕! 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路加福音6:31)
上一個主日,官明正傳道在我們當中分享信息。在他所預備的 PPT 當中,其中一張投影片讓我印象非常深刻。投影片的內容是取自海外華人福音網,內容如下:我們得罪別人,那叫做不小心;別人得罪我們,就是處心積慮、刻意傷害。我們說話傷害別人,那是良言苦口、直率坦白、愛之深責之切;別人的言語稍有不慎,那就是蓄意破壞、陰險惡毒、殺人不見血。我們的過犯都可以饒恕,都應該被諒解;別人得罪我們,都應該被槍斃、格殺勿論。 仔細想想,這就是我們很真實的寫照。當我們總是以自我與自身的利益為出發點的時候,我們會想盡一切的辦法去維護自己的權益,將自己的傷害減輕到最低。我們看重的是自己,更常用自己的角度去想他人的處境,甚至還自以為已經是站在別人的角度替他們想事情,孰不知卻不一定是這麼一回事。 網路上有一個小故事:有一位美國知名的節目主持人曾經訪問一名小朋友:「你長大以後想要當什麼呢?」小朋友天真的回答說:「我長大以後想當一名飛機駕駛員!」「那如果有一天,你的飛機飛到太平洋的上空,忽然所有的引擎都熄火了,你會怎麼辦?」這位知名的主持人繼續問道。小朋友想了一想:「我會先廣播,告訴飛機上所有的人都坐好在自己的座位上,並且要繫好安全帶,然後我就要掛上我的降落傘跳出去。」當現場的觀眾笑得東倒西歪的時候,主持人卻注視著這孩子,看見兩行熱淚從孩子的眼中奪眶而出,主持人發現孩子內心中的憐憫之情,於是便問他說:「為什麼要這麼做呢?」小朋友帶著真摯和誠懇回答說:「我要去拿燃料,我還要回來!」 這個故事讓我們學習到,有的時候我們聽話可能只聽到一半,並沒有完全理解他人真正所要表達的意思;而更多的時候,我們是把自己的想法先入為主的投射在別人身上。當孩子說要自己跳下飛機時,大家或許都想到他是要先保住自己的性命、棄全機人的性命而不顧,卻沒想到孩子是要帶著燃料回來拯救大家。 路加福音6:31「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這是耶穌的教導,也是我們都需要去學習的功課,放下自己、將心比心。 我當日所領受又傳給你們的,第一就是:基督照聖經所說,為我們的罪死了, 而且埋葬了,又照聖經所說第三天復活!(歌林多前書15: 3-4)
今天,全世界的教會都在慶祝主基督的復活。對基督的跟隨者來說,這是一個特別的日子,因為它代表了歷史、聖經、屬靈以及個人上的意義。對FECC而言,今天是個雙重慶祝的日子,我們歡喜快樂慶祝重要的里程碑--教會成立30週年。我們感謝神從起初就將「分享耶穌基督福音給人並延伸我們鄰近社區的外展」的異象和負擔放在我們心上。親愛的,復活節的信息簡而言之就是福音,羅馬書6:23a告訴我們「罪的工價乃是死」唯有基督的死(完全無罪的犧牲)可以救贖世人的罪孽。這是神救恩計畫的根基,這十架首要的工作總結是『如今卻蒙神的恩典,因基督耶穌的救贖,就白白地稱義。神設立耶穌做挽回祭,是憑著耶穌的血,藉著人的信,要顯明神的義』(羅馬書3:24-25a) 從1988年起我們就不斷經歷神在教會中所賜的奇異恩典,我們教會存在的核心價值就是建立在主復活的信息和盼望上。親愛的朋友,你已接受耶穌為你個人的救主嗎?神差祂的愛子為你死在十字架上,使你能認識祂並享有與祂同行的生命,約翰福音3:16說『神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祂的不致滅亡,反得永生』你將如何回應如此慷慨和慈愛的邀請呢? 親愛的弟兄姊妹們,基督復活對你真正的意義是什麼?無論你得救的經驗是否很戲劇化,真理依舊是『 祂救了我們脫離黑暗的權勢,把我們遷到祂愛子的國裡』( 歌羅西書1:13)當耶穌說:我的目的是要賜你豐富滿足的生命,你相信嗎?你是否發現在耶穌裡的生命,並深信一切生命中所需的,唯有在基督裡可以找到?你現在是否歡欣並期待與祂一同做王到永遠?你是否確信祂的死完全改變了你的命運? 當我們慶祝神在FECC 30年來的信實時,我鼓勵並挑戰你們堅信那位揀選我們的神。讓我們尊耶穌為王;叫萬膝跪拜、萬口頌揚祂的聖名!那將是我們教會持續的使命--分享復活節神愛的信息、救恩得贖的福音給我們的家人、這苦難的世界、以及那些還不認識祂、不知道祂的愛和饒恕的人。但願我們個人或群體,再一次獻上我們自己,來完成神在這裏所賜給我們的使命。 神的信實何廣大,顯在我身! |
每日靈修
April 2025
Catego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