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禱告系列的第八篇,內容出自於著名神學家巴刻(J. I. Packer)所寫的書Praying: Finding Our Way Through Duty to Delight(中譯本《點燃禱告之火》,校園出版)。前七篇談『我們所求告的神』,『什麼是正確的禱告』,『默想』,『讚美』,『自我查驗』,『祈求』,以及『抱怨』。希望藉著禱告系列的文章,幫助我們認識神對禱告的心意,也操練合乎聖經教導的禱告。
禱告是基督徒的內在生命,能否持續禱告關乎我們生命的成長。堅持不懈的禱告絕非容易的事,儘管遭受的環境叫人失望,我們仍要懇求神的幫助,持續『抓緊』與祂交通的時間。神如何幫助我們堅持不懈的禱告呢?巴刻博士提出四點:(1)作為持續禱告基礎的關係,(2)在聖經裡持續禱告的記載,(3)持續禱告的理由,(4)在持續禱告時,我們必須克服的障礙。 與神的關係:主應許我們『凡祈求的,就得著;尋找的,就尋見;叩門的,就給他開門。』又說:『你們中間,誰有兒子求餅,反給他石頭呢?:10 求魚,反給他蛇呢?你們雖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東西給兒女,何況你們在天上的父,豈不更把好東西給求他的人麼?』(太7:8-11)神的應許來自於神與祂的子民之間所立的家庭盟約的關係,這份應許也給了我們動力和方向,促使我們持續禱告,抓住神所說的話,而不在意身處的環境有多惡劣。所以保羅鼓勵我們要『不住的禱告』(帖前5:17),來與神建立關係。 鼓舞人心的經文:聖經中有許多持續禱告的例子。尼希米經過9個月的禱告,才蒙神開路,可以回到耶路撒冷去修建城牆。哈拿也是經過長時間的禱告,才得到撒母耳。年老的撒迦利亞和他妻子更是經過多年的禱告,才得到施洗約翰。詩篇中許多的禱告也鼓勵我們要在期待中緊緊抓住神。『我等候耶和華,我的心等候,我也仰望祂的話。我的心等候主,勝於守夜的等候天亮,勝於守夜的等候天亮。』(詩130:5-6) 持續禱告的理由:為什麽神要我們耐心等候祂的作為?巴刻博士提出三個理由,(一)為了淨化我們的動機,去以自我為中心的想法。(二)為了讓神的回應,可以透過自然的方式來完成,而非不尋常的神蹟。神對祂的僕人的期待是:在正常生活的正常過程中,存著智慧、順服和敬畏神的心來生活。(三)神所選用的策略,有時就是排除立即的回應。神用延遲的回應來訓練我們靈性的肌肉,因為等候的能力是靈命成熟的指標之一。 克服持續禱告的障礙:為何堅持不懈的禱告是如此的困難?因為有世界、肉體和撒旦三者聯手的破壞和攻擊。克服的方法就是用『信心』。信心讓我們在順服中堅持下去:不住禱告;信心會讓我們繼續期待:不住盼望;信心會使我們緊緊抓住神,儘管受到各樣挫折,仍不斷抓住神的應許。
0 Comments
這是禱告系列的第七篇,內容出自於著名神學家巴刻(J. I. Packer)所寫的書Praying: Finding Our Way Through Duty to Delight(中譯本《點燃禱告之火》,校園出版)。前六篇談『我們所求告的神』,『什麼是正確的禱告』,『默想』,『讚美』,『自我查驗』,以及『祈求』。希望藉著禱告系列的文章,幫助我們認識神對禱告的心意,也操練合乎聖經教導的禱告。
大家可能大吃一驚『抱怨』被列在禱告的操練中,因為『抱怨』通常不是我們所欣賞的行為表現。但是在聖經中我們卻常見到,當屬神的人遭遇不幸,感到力不能勝時,他們向神發出許多的抱怨;而聖經似乎完全沒有輕視這些抱怨式的禱告,反而視之為智慧!尤其在詩篇中,我們見到詩人說:我在急難之中、我孤獨困苦、我無人幫助、我愁苦絕望、求祢速速搭救我!『要到幾時呢』更是反覆出現:『耶和華阿,祢忘記我要到幾時呢?要到永遠麼?你掩面不顧我要到幾時呢?我心裡籌算,終日愁苦,要到幾時呢?我的仇敵升高壓制我,要到幾時呢?』(詩13:1-2)不僅是詩篇,約伯記、耶利米書都充滿對神的抱怨。 這些因為逼迫、被剝奪、孤單,和沮喪所發出的抱怨,道出了禱告者真實的情況。神希望我們向祂傾心吐意,祂不怕我們向祂抱怨;就如詩篇13篇的作者在抱怨之後,神引導他看見自己的問題,並且依靠神的大能:『耶和華我的神阿,求祢看顧我、應允我,使我眼目光明,免得我沉睡至死;免得我的仇敵說,我勝了他,免得我的敵人在我搖動的時候喜樂。但我倚靠祢的慈愛,我的心因祢的救恩快樂。』(詩13:3-5) 我們要知道,所有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情是神特別安排,為要使我們得益處。苦難常是神用來塑造和管教我們的方式。一般而言,神對於抱怨式的禱告的回應是:不挪去苦難,但教導我們如何處理。所以,我們首先要留心神如何在軟弱中支持我們,使我們即使在痛苦中,仍有力量走下去。就像神對保羅所說的:『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這使得保羅『甚麼時候軟弱,甚麼時候就剛強了。』(林後12:9-10)其次,我們要留心神在智慧中向我們彰顯什麽,使我們即使遭遇惡劣環境,仍能信靠不疑。在約伯記的最後,神向受苦中的約伯啟示祂自己,祂以智慧來創造世界,祂在一切事上掌權,並且神要約伯信靠祂的智慧。 巴刻引用魯益師(CS Lewis)的小說《猓顏》(Till We Have Faces)作為結尾,這本書闡述了一個重要的觀念:神極少向我們解說祂自己,而是致力於讓祂的兒女成為更真實的人。看清自己的真面目,真實地自我認識,是與神建立真正親密關係的要素,而在多數的情況下,唯有透過痛苦、失喪、哀慟和受傷的經驗,促使我們開始抱怨時,才使我們認清自我。 這是禱告系列的第六篇,內容出自於著名神學家巴刻(J. I. Packer)所寫的書Praying: Finding Our Way Through Duty to Delight(中譯本《點燃禱告之火》,校園出版)。前五篇談『我們所求告的神』,『什麼是正確的禱告』,『默想』,『讚美』,以及『自我查驗』。希望藉著禱告系列的文章,幫助我們認識神對禱告的心意,也操練合乎聖經教導的禱告。
馬丁路德遺稿的最後一句話是:『我們全都是乞丐。』我們真是一無所有,沒有一樣東西不是領受而得的。祈求禱告的本質,乃是強調我們與神之間的真正的關係:祂是供應者,我們是領受者。 什麼是禱告?《韋斯敏德信仰問答》說:『禱告是奉基督的名,藉著承認我們的罪及感謝祂的恩慈,為著合乎祂旨意的事情,將我們的渴望獻給神。』所以,我們的祈求要『合乎神的旨意』,並且『出自我們的渴望』。 巴刻提到我們祈求禱告有三個根基:(1)天父和我們的關係:恩典的神因著收養我們而成為我們的天父。(2)聖經所寫明神的應許。『祂已將又寶貴又極大的應許賜給我們,叫我們既脫離世上從情慾來的敗壞,就得與神的性情有分。』(彼後1:4)神喜悅我們祈求成聖以及在恩典上長進的禱告。(3)個人充滿信心的清潔之心。真正禱告的起點是在真實的信心上,向神委身,活出真正的基督徒生活。 神如何回應我們的禱告?神的回應可能是『好』,『不行』,或是『等候』。神對我們的祈求說『是』,意味著『你想得沒錯,我這樣做最能符合這個需要。』神說『不行』,則意味『你所提的方案不好,還有更合適的』——因此,這個『不』是化妝的『是』!而『等候』意味神說『我會在最好的時機,以最佳的方式來成就這事。不論你是否能分辨出我行事的智慧,我的確已預備進行。繼續觀看,就你所能察覺的觀看吧。』神以祂無窮的智慧,按著祂的時間和計劃,來回應我們的禱告。巴刻也提醒我們,禱告有時需要行動。沒有行動可能正是阻礙我們所祈求的祝福降臨的因素。 巴刻最後用一個真實故事來說明本章所提及的一些原則。有一個住在東歐的女士真誠地歸信基督,她想要去美國接受神學教育。禱告後,她去了兩次美國大使館申請簽證,但兩次都遭到拒絕。第三次申請時,她的護照被蓋上不得再申請的戳記。她離開櫃檯的時候,向神禱告說,她接受這是出於神的旨意。突然,她被叫回去,辦事人員要求她拿出護照,接著,沒有任何解釋,禁令被劃掉,蓋上一年的簽證許可。 當你將禱告事項帶到神的面前時,信心要堅定,相信神必用祂的智慧,在最佳的時機,以最佳的方式來應允禱告。 這是禱告系列的第五篇,內容出自於著名神學家巴刻(J. I. Packer)所寫的書Praying: Finding Our Way Through Duty to Delight(中譯本《點燃禱告之火》,校園出版)。前四篇談『我們所求告的神』,『什麼是正確的禱告』,『默想』,以及『讚美』。希望藉著禱告系列的文章,幫助我們認識神對禱告的心意,也操練合乎聖經教導的禱告。
基督徒的靈命狀態需要做定期檢查,這是神對屬祂兒女所定的旨意。因為,若是我們整體的靈命狀況不好,我們的禱告更不會好到哪裡去。檢查身體時,不是自己檢驗,而是醫生來安排。同樣的,自我省察時,需要來到神面前,承認我們缺乏自我認識的能力,請祂向我們顯示我們的靈命狀況如何。 巴刻建議我們來到神面前,求神查驗六樣事情:(1)『信心』的查驗。我們真的信靠基督嗎?我們相信聖經中神的應許必定成就嗎?我們信心在危機中站立得住嗎?(2)『悔改』的查驗。悔改的人生,就是捨己的人生。我們是否拒絕以自我為中心?是否有不再犯同樣罪過的決心和行動?(3)『愛心』的查驗。想想最近自己禱告的內容是什麽?與為神的榮耀和他人的益處相比,你為自己的好處禱告所佔的比例為何?(4)『謙卑』的查驗。可以問自己幾個問題:儘管我沒有受到注意或重視,我是否仍喜樂地在教會服事?我經常稱許別人的付出嗎?我是否重視也欣賞那些默默無聞的人?我是否以恩慈對待不易相處的人?(5)『智慧』的查驗。是否明白神是誰以及如何與神建立關係?是否對神有敬畏的心?是否明白人的本性為何,知道如何與人相處?(6)『焦點』的查驗。信心、悔改、愛心、謙卑和智慧,是否連結在一起?我們是否清楚人生的目的?是否曉得生活優先順序?是否預備好迎接死亡? 詩篇139篇可以用來做自我反省。巴刻建議我們先安靜在神面前,朗讀詩篇139篇(一次一小段),默想神的全知、全在、全能。懷著坦誠的態度,用23~24節來禱告:『神阿,求祢鑒察我,知道我的心思,試煉我,知道我的意念,看在我裡面有甚麼惡行沒有,引導我走永生的道路。』邀請神鑑察你的心思意念。在神的同在中等候,讓祂溫柔地引導你。 當神監察人心,除了揭露出罪,讓人重新悔改之外,也會提振人的靈命,使其具備屬神兒女所擁有的兩種特質:倒空(神要我們不斷倒空自己,好讓祂來充滿我們),以及渴慕(對神的切慕,可以反映出你被神充滿的程度:你愈被神充滿,就會對祂愈加渴慕)。神鑑察我們的最終目的,是全面改造我們,使我們愈來愈像主耶穌。 這是禱告系列的第四篇,內容出自於著名神學家巴刻(J. I. Packer)所寫的書Praying: Finding Our Way Through Duty to Delight(中譯本《點燃禱告之火》,校園出版)。前三篇談『我們所求告的神』,『什麼是正確的禱告』,以及『默想』。希望藉著禱告系列的十篇文章,幫助我們認識神對禱告的心意,也操練合乎聖經教導的禱告。
ACTS是許多敬虔的基督徒所使用的禱告形式:讚美(Adoration)、認罪(Confession)、感恩(Thanksgiving)、祈求(Supplication)。禱告以讚美為開始,是很美的事。讚美著重於神的所是(屬性),感謝著重於神的所為。讚美和感謝是相輔相成的,就如詩篇106篇: 你們要讚美耶和華! 要稱謝耶和華,因祂本為善; 祂的慈愛永遠長存! 誰能傳說耶和華的大能? 誰能表明他一切的美德? 在禱告中讚美,就是提醒我們需要依靠神,祂是滿有權能和智慧。詩篇95篇呼籲我們以謙卑的態度,甚至用身體來承認神人之間的距離遙不可及。 來啊!我們要屈身敬拜, 在造我們的耶和華面前跪下。 因為祂是我們的神, 我們是祂草場的羊,是祂手下的民。 當我們向神獻上讚美和感謝,就是歸榮耀給祂。『凡以感謝獻上為祭的,便是榮耀我。』(詩50:23)詩篇96篇告訴我們,神要我們尊榮祂、歸榮耀與祂: 你們要將榮耀、能力,歸給耶和華,都歸給耶和華! 要將耶和華的名所當得的榮耀歸給祂。 讚美神需要的是實際的操練,讓我們將讚美融入禱告中吧! 你們要向耶和華唱新歌! 全地都要向耶和華歌唱! 要向耶和華歌唱、稱頌祂的名! 天天傳揚祂的救恩! 在列邦中述說祂的榮耀! 在萬民中述說祂的奇事! 因耶和華為大,當受極大的讚美。(詩96:1-4) |
每日靈修
January 2025
Catego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