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將『檸檬』形容是不好、討厭、苦澀的事。事實上,人只要活著,就會遭遇檸檬。有些檸檬比較小,例如:開車被人按喇叭,買到爛貨。有些檸檬麻煩一點:失戀、工作的困難、失業、人際關係的矛盾;有些檸檬影響更大:離婚、重大病痛、孩子身體的問題、所愛的人過世。無論你年紀大小,你都會學到一件事,就是人生中有不少苦澀的檸檬。我們如何去處理人生中的檸檬?答案就在新約聖經中的雅各書。雅各書強調神允許試煉來到我們的生命中,為了要考驗我們的信心,使我們的生命可以成熟長大。但要小心不要落入試探,生出罪來,以致於失去生命的冠冕。所以,當我們面對人生苦澀的檸檬時,必須有正確的處理方法。雅各書一章19節告訴我們,這方法就是:『要快快的聽,慢慢的說,慢慢的動怒。』
一、快快的聽 什麼是快快的聽?聽什麼?如何聽?雅各強調要『聽神的道』,並且『要行道,不要單單聽道』。他又說:行神的道是虔誠的表現。真正的虔誠,就是要『幫助別人』(1:21-27)。雅各接著在第二章說,不要讓偏見來阻撓自己,去向人行善的機會。他強調『信心若沒有行為就是死的』,神所要的『信心』,是『及時行善』的信心。當我們遭遇人生苦澀的檸檬時,願我們快快聽神的道,快快行神的道,快快幫助別人。 二、慢慢的說 什麼是慢慢的說?雅各書第三章教導我們,不要想作師傅,自以為行;要盡力在話語上沒有過失,作完全人;要控制自己的舌頭,因為舌頭就是火,是個罪惡的世界,能污穢全身。願我們用來頌讚神的舌頭,不說批評、咒詛的話。『在智慧的溫柔上』,說合宜的話;心裡沒有任何苦毒的嫉妒和分爭,不自誇,不說謊言。求神賜給我們屬天的智慧,有清潔的心,與人和睦,溫良柔順,滿有憐憫;多結善果,就是用和平所栽種的義果。 三、慢慢的動怒 人動怒往往是因為『自我太強』,只從自己的觀點考慮。雅各書第四、第五章主要闡述『自我太強』所造成的問題,包括人與人之間的矛盾、衝突、不合;容易去批評、論斷別人;自誇、自以為是、目中無神;埋怨別人、不公平對待別人等。求神幫助我們在遭遇人生苦澀的檸檬時,『慢慢的動怒』,不輕易發怒,放下自我,多為別人著想。 結論:當我們遭遇人生苦澀的檸檬時,要『快快的聽、慢慢的說、慢慢的動怒』。這三個命令是用來處理我們的『行動』、『說話』、『態度』,也就是要在我們所做的,所說的,以及態度上,都合乎聖經的教導,活出屬神的生命。
0 Comments
今天是復活節。主耶穌到底為我們做了什麼﹖保羅在哥林多前書15章指出,『我當日所領受又傳給你們的,第一、就是基督照聖經所說,為我們的罪死了,而且埋葬了;又照聖經所說,第三天復活了。』(3-4節)他強調基督復活不僅是事實(5-8節),並且是我們信仰的核心。『基督若沒有復活,你們的信便是徒然,你們仍在罪裡。』(17節)今天我們要從哥林多前書15章來探討主復活的三大意義。
一﹑復活的生命 主復活的第一個意義是我們有復活的生命。『基督已經從死裡復活,成為睡了之人初熟的果子...在基督裡,眾人也都要復活。』(20-22節)基督從死裡復活,信祂的人也都要復活。復活的生命不是死後才有,而是現在就開始。使徒保羅強調:『我們藉著洗禮歸入死,和他一同埋葬,原是叫我們一舉一動有新生的樣式,像基督藉著父的榮耀,從死裡復活一樣......我們的舊人,和祂同釘十字架,使罪身滅絕,叫我們不再作罪的奴僕。』(羅6:4-6)基督『替眾人死,是叫那些活著的人,不再為自己活,乃為替他們死而復活的主活。』(林後5:15) 二﹑榮耀的盼望 主復活的第二個意義是有榮耀的盼望。『日有日的榮光,月有月的榮光,星有星的榮光;這星和那星的榮光也有分別。死人復活也是這樣;所種的是必朽壞的,復活的是不朽壞的。』(41-42節)有榮耀盼望的人不怕為主犧牲擺上,就如希伯來書所記載的信心偉人,因為他們『要得着更美的復活。』(來11:35)十九世紀著名的佈道家慕迪(D. L. Moody)曾說:『如果哪天你看到報紙刊登慕迪去逝了,別相信它,在那時刻,我活得比以前任何一時刻都好。』 三﹑得勝的確據 主復活的第三個意義是得勝的確據。『死阿,你得勝的權勢在那裡,你的毒鉤在那裡,死的毒鉤就是罪,罪的權勢就是律法。』這樣的勝利是永遠、真正的勝利;然而這樣的勝利,不是藉著逃避死亡而得,而是藉著面對死亡而得的。患鼻咽癌多年後回到天家的楊牧谷牧師曾說:『死亡,我比你更長命。』他在《再生情緣》一書中說:“死亡只是一道門,當我面對死亡的時候,死亡在我前面。當我推門而入,不是進入無有之鄉,是進入更高層次的存在,就此意義而言,我能高聲歡呼:『死亡,我比你長命。』因為越過此門,死亡就永遠在我背後,永恆卻在我的前頭。” 結語:因著主的復活,我們有復活的生命,榮耀的盼望,以及得勝的確據。所以,保羅在哥林多前書15章的結束,勸勉我們:『你們務要堅固,不可搖動,常常竭力多作主工;因為知道你們的勞苦,在主裏面不是徒然的。』(58節) 『我父阿,倘若可行,求袮叫這杯離開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袮的意思。…我父阿,這杯若不能離開我,必要我喝,就願袮的意旨成全。』(太26:39, 42)
耶穌一生當中,向天父獻上許多禱告,但其中只有六次,有文字記載。最早的兩次發生在加利利,是為了吸引門徒進入祂豐盛生命的禱告。其餘的四次發生在耶路撒冷,並且都在耶穌生前最後一週。這四次禱告可以稱為受難的四重禱告。 受難四重禱告的第一個是:『父啊,願袮榮耀袮的名』(約12:28),耶穌期盼這個死亡。第二個是:『父啊,時候到了』(約17:1),耶穌預備祂的門徒接受這個死亡。最後是在十字架上七句禱詞之一:『我的神!我的神!為什麽離棄我?』(太27:46)祈求的是死亡的本身。至於第三個禱告:『我父阿,倘若可行,求袮叫這杯離開我...』,是進入死亡本身而有的掙扎,並且把我們包括在祂極度的痛苦裡。 畢德生牧師(Eugene Peterson)在《天國的語言》中這麼說:“耶穌所要受的十字架的苦難有個特別的名字,被形容為『杯』。杯中裝滿飲用的液體。『杯』的特性是喝的人必須以雙手把杯舉到嘴邊,斜斜倒入口中,一飲而下。這個動作需要甘願配合的心靈領受。喝的時候,需要把杯中之物輸送到整個消化系統,進入肌肉與骨頭,進入紅血球與神經系統。把不是自己的東西,從杯中吞入生命裡面,使喝下的東西變成自己的一部分,進入生活之中。 耶穌拿的杯是神的旨意,喝的杯是甘心受死,自願把世人的罪惡喝下,進入祂的靈魂裡,然後從中創造救恩。耶穌的名字是『耶和華拯救』。耶穌喝下苦杯,成就了祂名字的意義。這是深不可測的奧秘。然而這奧秘有許多見證人,見證說:『甘心受死是一種接納的舉動,是對生命的擁抱。』” 在受難節前,我們可以思考畢德生牧師所說的:『甘心受死是一種接納的舉動,是對生命的擁抱。』更要思考主耶穌自己的話:『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愛惜自己生命的,就失喪生命;在這世上恨惡自己生命的,就要保守生命到永生。』(約12:24-25) “你若禁止自己的腳踐踏安息日,不在我的聖日做自己高興的事,…你就以耶和華為樂。........”以賽亞書58:13-14
在今天的文化中謹守安息日意味著什麼?我們知道這個創造條例是十誡中的第四條。歷代以來,上帝的子民已經看到了用一整天的時間安息和讚美的智慧。當守安息日,是上帝所要的,也是為了紀念我們的創造主在第七日也安息。(創世紀2:3)這一天使我們在精神上和身體上都恢復活力,幫助我們確定優先事項。 在過去,遵守安息日比較容易。在今天的文化中更困難。我們的社會非常重視繁忙和生產力;因此,遵守安息日是反文化的。以賽亞書58:13-14告訴我們“……你若尊敬安息日,不辦自己的私事,不隨自己的私意,你就以耶和華為樂。耶和華要使你乘駕地的高處,又以 你祖雅各的產業養育你。” 這是神對安息日的應許。 安息日的關鍵不僅僅是休息。相反,在我們休息的時候,我們要把注意力轉向神,因我們的安息反映著祂的安息。弟兄姐妹們,我們能否每週將一天分別出來,真正歸於休息和敬拜?我們不應該繼續做平日工作的事情。這是關乎神的日子!我們應當歇下自己的事情,並用這個時間思想永恆上帝的事。安息日給你額外的時間來研讀和默想神的話語及祂的法則。我們應該避免隨己的喜樂,從事我們耗時的嗜好,閒暇和課外活動。反而,我們要在安息日做討神喜悅的事。那麼,什麼是討神喜悅的呢?就是祂的創造 - 為永恆的未來規劃,工作和建設!啟示錄4:11說:“我們的主,我們的神,你是配得榮耀、尊貴、權柄的;因為你創造了萬物,並且萬物是因你的旨意被創造而有的。” 所以,親愛的兄弟姐妹們,讓我們“在安息日自由地享受神”(以賽亞書58:14a),找到真正安息日平安的意義。讓我們以一個充滿信心的崇拜肢體聚集在一起,歡喜快樂地記念神所賜下的一切恩典,並相互提醒神在我們每一個人生命中的救贖。休息和敬拜 - 每週一天能夠帶來平衡的豐盛生活的一種方式,並使每一天都不再一樣。 “安息日是為人設立的,人並不是為安息日設立的。”(馬可2:27)我們要知道安息日是神給人類的最大禮物之一 - 安息,平安,智慧和真正喜樂。記得要守安息日為聖日! |
每日靈修
January 2025
Catego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