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人生當中,從小到大,在家庭、學校、社會,甚至在教會裡,我們或多或少,都受到過不同程度的傷害。現在有沒有什麽人在你心中,是你想到他,就讓你很不舒服、生氣、憤怒的。最近靈修的經文,馬太福音18章21~35節,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主耶穌對於饒恕的教導以及為何饒恕是天國子民的重要品格。
當人傷害我時,我應該饒恕他幾次?主耶穌的教導不是饒恕3次(猶太拉比的教導),不是7次(彼得的建議),不是77次(顛覆創世紀中拉麥有仇必報77次的法則),也不是任何有限的次數。耶穌的教導是:饒恕別人不能以次數來限制,因為你我得到神的赦免,遠遠超過我們對別人的饒恕。 主耶穌用一個比喻故事(太18:23-34),來說明祂的教導。這個故事中的王,代表上帝。欠一千萬銀子的僕人,代表你我。在公義聖潔的神面前,你我欠了道德的債,而且債務是經年累月的增加。每次想不該想的、看不該看的、說不該說的、做不該做的,都讓你我的道德債務不斷加增;這還不包括,該做但是沒做的。然而,神『動了慈心』,只要我們願意來到祂面前,祂都願意把我們從罪的捆綁中釋放了,祂願意赦免我們的罪債。不過神的赦免不是廉價的。耶穌來到世上,為你我的罪而死,且死在十字架上,來還清我們的罪債。耶穌提醒我們,你我得到神的赦免,遠遠超過我們對別人的饒恕。 什麼是饒恕?Fuller神學院教授Lewis Smedes所寫的Forgive and Forget這本書說:饒恕『不是幫對方找理由』,饒恕也『不是忘記』。饒恕有三個階段:(1)放棄報復的念頭,(2)看對方與我一樣都是會犯錯的人,(3)願意祝福對方。饒恕使我們將過去痛苦的記憶轉變為對未來的盼望。 我們若不饒恕別人的過犯,就成了主耶穌口中所說的『不憐恤他人的惡奴才』,下場是被『交給掌刑的,等他還清了所欠的債』。耶穌警告說:『你們各人,若不從心裡饒恕你的弟兄,我天父也要這樣待你們了。』耶穌不是說不肯饒恕人就要受永遠的刑罰,而是指出若一個人不肯饒恕他人,則表示他自己從來未曾真正地接受神赦罪的恩典,就像比喻中不肯寬恕同伴的僕人,雖然享受了主人寬恕的恩典,他的心其實並沒有真正地領受主人饒恕他的心意。 『饒恕是釋放一個犯人得自由,並且發現那個犯人就是你自己。』(Lewis Smedes)你若不饒恕,是你自己把自己關起來,是你自己與神的恩典隔絕。主耶穌強調:饒恕是天國子民的品格。天國是為接受神赦罪恩典,並且願意回應神的恩典去饒恕他人的人預備的。 禱告:求主幫助我,使我真誠願意回應天父赦罪的恩典,能饒恕得罪、傷害我的人。
0 Comments
2016年2月6日,中國農曆新年除夕的前一天,也就是小年夜的清晨,台灣南部發生了規模6.4級的大地震,震央位於高雄市美濃區。震央周圍的災害並不大,災情最為嚴重的地區反而是臨近的台南市,總共造成了116人死亡,550人受傷。當時我人在台北,雖然距離災區還遠,但是全台灣都籠罩在震驚和哀傷的情緒當中,我也能感受到那種苦難的陰影。這件事令人不禁再一次問起了一個長久以來的老問題:為何有苦難?我們如何面對苦難?也許很多人已經有了答案,但是也有人還是覺得茫然。或許我們可以再一次藉著一些知名的聖經學者和牧者的教導中得到一些幫助。
已經被主接回天家的著名聖經學者楊牧谷牧師,911恐怖攻擊發生的當時人在紐約,親眼目睹此一事件。他在其後的聚會中表示,災難是神容許發生的,他相信神有預備。談及災難對信徒的意義以及信徒應當擁有的態度,他呼籲基督徒,當我們遇到苦難之後,不要回頭看,不要問神為何要讓苦難臨到?他認為人若找不到自己受苦的原因時,就會反叛神,因為不能從神得到答案。我們要問,神在災後將要做什麼?祂要成就什麼事?其次,楊牧師認為,無論遇上什麼災難,都不要承認是撒但在掌權;除非神容許,否則撒但無權在人身上做任何事。面對災難,我們要相信神有主權,只要有生路,就有希望。 唐崇榮牧師則指出,首先我們要辨明痛苦的來源和種類。痛苦有來自神對大自然的咒詛,例如這次發生的地震讓許多人受苦。痛苦也有因為我們或別人犯罪而產生的後果,比如地震中倒塌的大樓在當初建造時的人為疏失。痛苦更有來自撒但的試探和攻擊,使人遭災,好比約伯的例子。最後一種痛苦就是直接從神所給的試煉而來。但即使人生有苦難,神也用祂的主權把試探、痛苦轉成試煉的一部份,讓祂的聖徒得勝之後成為神更堅固的見證人。我們應當總是從神的寶座和永恆的旨意來抓住神道理的總原則,來透視這個世界的現象和一些看似不合理的地方。 基督徒如何面對苦難?如果是自己受苦,唐牧師說,我們不是叫苦連天,不是怨天尤人,苦難來到的時候第一件事是省察自己,我為什麼受苦?如果自己犯了罪,不要為痛苦哭泣,而要我們所犯的罪向神認罪哭泣,求神的赦免。看見他人受苦時,我們要因為是信主的人而有捨己的心志,效法基督安慰、幫助在苦難中的人。如果大家一起受苦,我們更應當有超過眾人的信心和勇氣,有超過普通人的愛心去幫助別人,對他們表同情,在患難的前頭以得勝者的身份來拯救幫助他人。 苦難是一個人生的奧秘,很多時候我們看得不是很清楚。但是上帝藉著痛苦和試煉要達到的,是聖徒的成全、是被造與創造之間的合一,是我們進到最後榮耀的合一。 許多人知道今天是情人節,但不多的人知道今天是四旬節期的第一個主日。什麽是四旬節期?教會有個一千多年的古老傳統,就是在復活節前46天開始,以40天的時間(不計6個主日),藉著禁食、禱告、施捨、克己、認罪悔改,以及愛的行動,來預備自己,迎接主耶穌的復活。這個節期是從Ash Wednesday(「聖灰星期三」,今年是2月10日)開始,英文稱這個節期為Lent,中文稱之為『四旬節期』或『大齋節期』。
四旬節期的重點是『更新』。我們的生命要更新,我們與神的關係要更新,我們與人的關係要更新。就如同Lent的意思(Lent是從古英文lencten演變來的,意思是『春天』),我們的生命、我們與神的關係,要像春天那樣有更新、復活的樣式。 我們可以用有創意的方式來過四旬節期,以下是一些的建議:
盼望大家選擇以上一項或多項的操練(或其他有意義的屬靈操練),預備自己,有更新的生命,來迎接主耶穌的復活。 “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 (提摩太後書 3:16)
印度裔的基督教哲學家Vishal Mangalwadi 在他的著作 “那本製作你的世界的書”(The Book That Made Your World) 中談到神話語的永恆、珍貴無價。他認為「聖經」締造了西方文明的“靈魂”,他也強調在美國「聖經」是唯一的共同文化,將單純與複雜、富有與貧窮、年老與年幼聯合在一起。也是維繫所有人、事、物順序的基礎。他呼籲西方社會不可遺忘並要回歸他們獨特的生命資源—聖經。 弟兄姊妹們,在今天聖經依然非常重要,聖經是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根基,使我們能榮耀神並且能幫助我們改變、轉化我們的生命。神的話出於神自己,在我們的生命中激勵我們;教導、幫助我們能作正確的事;改正錯誤。並裝備我們行各樣神要我們行的善事。 在這新的一年,容我挑戰大家每天都能固定撥出時間來讀神的話語。參加教會的主日學,參加團契、小組的查經聚會一起學習神的話語。作為一個教會;我們也期許我們能更多裝備自己,來服事下一世代。成熟的基督徒們以及作為家長的,如果我們盼望能將這豐盛的信仰資產傳承下去,我們必須更加專注於這我們要傳下去的堅實信仰;我們自己必須活在神的話語中。 在詩篇78篇中我們看到神所賜下的藍圖和指示,我們可以如何讓我們的孩子、孫子承接延續這信仰……『將耶和華的美德和他的能力,並他奇妙的作為,述說給後代聽』。但是如果我們自己都不知道,我們怎麼能講給他們聽呢? 讓我們努力做好我們的部份,好幫助我們年輕的一代,在靈裡能更深的與基督同行,幫助訓練他們成為未來神國度的僕人領袖。我們祈求我們的偉大神賜下愛、勇氣、創造力給我們的下一代,使他們在他們各自的環境中,能影響他人、與他人分享神奇異的恩典和大愛。 在腓立比書2:13中使徒保羅提醒我們「都是神在你們心裡運行,為要成就他的美意」。我祈禱我們都願意讓神在我們信仰的生活上,降服於祂偉大的計畫、轉化生命的大能。但願我們更深明白神的大愛、並祂樂意賜下更有意義的生命。藉著每日研讀神的話語,讓我們與神更加親近,彼此也更加親密,使我們可以知道神在我們生命中的計畫和意義。 |
每日靈修
January 2025
Catego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