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經文:列王紀下17:24-33
24 亞述王從巴比倫、古他、亞瓦、哈馬和西法瓦音遷移人來,安置在撒馬利亞的城邑,代替以色列人。他們就得了撒馬利亞,住在其中。 25 他們才住那裡的時候,不敬畏耶和華,所以耶和華叫獅子進入他們中間,咬死了些人。 26 有人告訴亞述王說:「你所遷移安置在撒馬利亞各城的那些民不知道那地之神的規矩,所以那神叫獅子進入他們中間,咬死他們。」27 亞述王就吩咐說:「叫所擄來的祭司回去一個,使他住在那裡,將那地之神的規矩指教那些民。」 28 於是有一個從撒馬利亞擄去的祭司回來,住在伯特利,指教他們怎樣敬畏耶和華。 29 然而各族之人在所住的城裡各為自己製造神像,安置在撒馬利亞人所造有丘壇的殿中。 30 巴比倫人造疏割比訥像,古他人造匿甲像,哈馬人造亞示瑪像, 31 亞瓦人造匿哈和他珥他像,西法瓦音人用火焚燒兒女獻給西法瓦音的神亞得米勒和亞拿米勒。 32 他們懼怕耶和華,也從他們中間立丘壇的祭司,為他們在有丘壇的殿中獻祭。 33 他們又懼怕耶和華,又侍奉自己的神,從何邦遷移,就隨何邦的風俗。 靈修分享 列王紀下第十七章二十九節出現了聖經中第一次的「撒瑪利亞人」,撒瑪利亞人是亞述帝國征服與遷移策略下的結果。亞述帝國將征服地的人民大量遷徙到其他地方,只留下少數人,又將其他地方的人遷移過來,使不同的種族混雜在一起,讓他們失去了原有種族的特異性和文化的特質。 亞述帝國並不要求被征服的民族放棄自己的信仰,因為這會引起更大的反動和抗爭,亞述只是將不同的民族混雜在一起,讓他們彼此影響,使得他們原本的信仰變質。那些被留下在以色列領土上的以色列人(也被稱為撒瑪利亞人),在通婚和各類影響下,逐漸失去了純正的耶和華信仰,而以一個混雜的信仰代之。 魔鬼撒但至今仍是運用亞述帝國的老套,來對付基督徒,不幸的是,這老套仍然常常奏效。這老套最可怕的地方就是,它不要求基督徒放棄信仰,只期待基督徒更融入,更願意跟隨時代潮流。於是,基督徒雖然仍然看聖經,參加主日崇拜,但日常生活、思想觀念、行為模式,混雜了世界的價值觀,逐漸被世俗同化。特別在今天多元主義、金錢掛帥、道德淪喪、自戀文化盛行的時代,基督徒很難不受影響。 親愛的天父,求祢幫助我能認清魔鬼的詭計,持守聖經真理,並且活出真理。也求祢幫助今天的教會持守純正的信仰,做世上的光和鹽,能散發出基督的馨香之氣。願一切的榮耀歸於主。阿門!
0 Comments
靈修經文:列王紀下17:13-23
13 但耶和華藉眾先知、先見勸誡以色列人和猶大人說:「當離開你們的惡行,謹守我的誡命、律例,遵行我吩咐你們列祖並藉我僕人眾先知所傳給你們的律法。」 14 他們卻不聽從,竟硬著頸項,效法他們列祖,不信服耶和華他們的神, 15 厭棄他的律例和他與他們列祖所立的約並勸誡他們的話,隨從虛無的神,自己成為虛妄,效法周圍的外邦人,就是耶和華囑咐他們不可效法的。 16 離棄耶和華他們神的一切誡命,為自己鑄了兩個牛犢的像,立了亞舍拉,敬拜天上的萬象,侍奉巴力; 17 又使他們的兒女經火,用占卜,行法術,賣了自己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惹動他的怒氣。 18 所以耶和華向以色列人大大發怒,從自己面前趕出他們,只剩下猶大一個支派。19 猶大人也不遵守耶和華他們神的誡命,隨從以色列人所立的條規。 20 耶和華就厭棄以色列全族,使他們受苦,把他們交在搶奪他們的人手中,以致趕出他們離開自己面前, 21 將以色列國從大衛家奪回,他們就立尼八的兒子耶羅波安做王。耶羅波安引誘以色列人不隨從耶和華,陷在大罪裡。 22 以色列人犯耶羅波安所犯的一切罪,總不離開, 23 以致耶和華從自己面前趕出他們,正如藉他僕人眾先知所說的。這樣,以色列人從本地被擄到亞述,直到今日。 靈修分享 列王紀下第十七章是非常重要的一章,因它交代了以色列國滅亡的原因。昨天的經文提到神的子民行惡,得罪神:「這是因以色列人得罪…耶和華…,去敬畏別神,隨從…外邦人的風俗…。以色列人暗中行不正的事,違背耶和華…,效法…外邦人所行的,又行惡事惹動耶和華的怒氣;且事奉偶像。」(v7-12) 今天的經文則強調神不斷勸誡祂的子民回轉歸向祂:「耶和華藉眾先知、先見勸戒以色列人和猶大人說:『當離開你們的惡行,謹守我的誡命律例,遵行我吩咐你們列祖,並藉我僕人眾先知所傳給你們的律法。』」(v13)但是,「他們卻不聽從,竟硬着頸項,效法他們列祖,不信服耶和華他們的神。」(v14)「所以耶和華向以色列人大大發怒,從自己面前趕出他們。」(v18) 今天,神也藉著聖經和聖靈,常常提醒我,勸誡我,引導我,離罪行善,我千萬不可「任著剛硬不悔改的心,為自己積蓄忿怒,以致神震怒」(羅2:5)。 「這些事都已聽見了,總意就是敬畏神,謹守祂的誡命,這是人所當盡的本分。因為人所做的事,連一切隱藏的事,無論是善是惡,神都必審問。」(傳12:13-14) 親愛的天父,謝謝祢耐心地一直在勸誡、引導我走正路,求祢繼續幫助我,不輕看小罪,對罪敏感,認罪、悔罪、棄罪。願我一生敬畏祢,謹守祢的誡命,行主所喜悅的事。願一切的榮耀歸於主。阿門! 靈修經文:列王紀下17:1-12
1 猶大王亞哈斯十二年,以拉的兒子何細亞在撒馬利亞登基,做以色列王九年。 2 他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只是不像在他以前的以色列諸王。 3 亞述王撒縵以色上來攻擊何細亞,何細亞就服侍他,給他進貢。 4 何細亞背叛,差人去見埃及王梭,不照往年所行的與亞述王進貢。亞述王知道了,就把他鎖禁,囚在監裡。5 亞述王上來攻擊以色列遍地,上到撒馬利亞,圍困三年。 6 何細亞第九年,亞述王攻取了撒馬利亞,將以色列人擄到亞述,把他們安置在哈臘與歌散的哈博河邊,並瑪代人的城邑。7 這是因以色列人得罪那領他們出埃及地,脫離埃及王法老手的耶和華他們的神,去敬畏別神, 8 隨從耶和華在他們面前所趕出外邦人的風俗和以色列諸王所立的條規。 9 以色列人暗中行不正的事,違背耶和華他們的神,在他們所有的城邑,從瞭望樓直到堅固城,建築丘壇; 10 在各高岡上、各青翠樹下立柱像和木偶; 11 在丘壇上燒香,效法耶和華在他們面前趕出的外邦人所行的;又行惡事,惹動耶和華的怒氣; 12 且侍奉偶像,就是耶和華警戒他們不可行的。 靈修分享 何細亞是最後一位以色列王,驟眼來看,他與以前的王差不多,都是「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v2)不過,聖經卻補充了一句,「只是不像在他以前的以色列諸王」。從微觀的角度來看,何細亞是平凡的。他的惡與先前的王差不多,他的問題也與先前的王差不多。事實上,對每一位歷任的君王來說,他們自己的問題都是有限的,也不會立即導致整個國家的滅亡。不過,若把每一個微觀的罪加起來,卻導致了列王紀下第十七章的結果。 列王紀下第十七章是非常重要的一章。因這一章交代了以色列國滅亡的原因,總結了以色列離開神的歷史,也總結了這麼多年來以色列國發生的一切罪。聖經這樣說:「這是因以色列人得罪…耶和華…,去敬畏別神,隨從…外邦人的風俗…。以色列人暗中行不正的事,違背耶和華…,效法…外邦人所行的,又行惡事惹動耶和華的怒氣;且事奉偶像,就是耶和華警戒他們不可行的。」(v7-12) 以色列「長期」得罪神,隨從外邦人的風俗,暗中行不正的事,惹動耶和華的怒氣,且事奉偶像,導致他們的滅亡。國家如此,個人也是如此。 反思:小罪不對付,就變成習慣性的罪。隨從外邦人的風俗,暗中行不正的事,久而久之,習以為常,必惹動神的怒氣,結果是悲慘的。 親愛的天父,求祢幫助我,不輕看小罪,對罪敏感,認罪、悔罪、棄罪。願我一生敬畏祢,謹守祢的誡命,行主所喜悅的事。願一切的榮耀歸於主。阿門!
靈修經文:列王紀下16:10-20 10 亞哈斯王上大馬士革去迎接亞述王提革拉毗列色,在大馬士革看見一座壇,就照壇的規模、樣式、做法畫了圖樣,送到祭司烏利亞那裡。 11 祭司烏利亞照著亞哈斯王從大馬士革送來的圖樣,在亞哈斯王沒有從大馬士革回來之先,建築一座壇。 12 王從大馬士革回來看見壇,就近前來,在壇上獻祭, 13 燒燔祭、素祭,澆奠祭,將平安祭牲的血灑在壇上。 14 又將耶和華面前的銅壇,從耶和華殿和新壇的中間搬到新壇的北邊。 15 亞哈斯王吩咐祭司烏利亞說:「早晨的燔祭,晚上的素祭,王的燔祭、素祭,國內眾民的燔祭、素祭、奠祭都要燒在大壇上,燔祭牲和平安祭牲的血也要灑在這壇上,只是銅壇我要用以求問耶和華。」 16 祭司烏利亞就照著亞哈斯王所吩咐的行了。17 亞哈斯王打掉盆座四面鑲著的心子,把盆從座上挪下來,又將銅海從馱海的銅牛上搬下來,放在鋪石地。 18 又因亞述王的緣故,將耶和華殿為安息日所蓋的廊子和王從外入殿的廊子挪移,圍繞耶和華的殿。 19 亞哈斯其餘所行的事都寫在《猶大列王記》上。 20 亞哈斯與他列祖同睡,葬在大衛城他列祖的墳地裡。他兒子希西家接續他做王。 靈修分享 祭司烏利亞和祭司耶何耶大,二人是强烈的對比。耶何耶大願意冒生命的危險,剷除亞她利雅和她的勢力;又帶領眾民拆毀巴力的廟,殺死巴力的祭司;並且扶持年幼的約阿施為王,使他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王下11章)。然而,當亞哈斯王要在耶和華的聖殿為亞蘭神明築壇獻祭時,祭司烏利亞卻沒有勇氣,勸說阻住亞哈斯王行惹神憤怒的事;不但沒有阻住,反而助紂為虐。聖經兩次強調,祭司烏利亞「照著」亞哈斯王所吩咐的去行(v.11, 16)。祭司烏利亞懼怕人,遠過於懼怕神;看重自己的利益,遠過於看重神國的利益。 安靜思想:我看到人作惡,得罪神時,我是否有勇氣和智慧去勸說?還是考慮自身的利益或怕得罪人,而保持沉默? 親愛的天父,求祢賜給我勇氣和智慧,該發聲時,發聲;不怕得罪人,但怕得罪祢;有所為,有所不為,為榮耀祢的名。阿門! 靈修經文:列王紀下16:1-9
1 利瑪利的兒子比加十七年,猶大王約坦的兒子亞哈斯登基。2 他登基的時候年二十歲,在耶路撒冷做王十六年。不像他祖大衛行耶和華他神眼中看為正的事,3 卻效法以色列諸王所行的,又照著耶和華從以色列人面前趕出的外邦人所行可憎的事,使他的兒子經火,4 並在丘壇上、山岡上、各青翠樹下獻祭燒香。5 亞蘭王利汛和以色列王利瑪利的兒子比加上來攻打耶路撒冷,圍困亞哈斯,卻不能勝他。6 當時亞蘭王利汛收回以拉他歸於亞蘭,將猶大人從以拉他趕出去。亞蘭人就來到以拉他,住在那裡,直到今日。7 亞哈斯差遣使者去見亞述王提革拉毗列色,說:「我是你的僕人,你的兒子。現在亞蘭王和以色列王攻擊我,求你來救我脫離他們的手。」 8 亞哈斯將耶和華殿裡和王宮府庫裡所有的金銀都送給亞述王為禮物。9 亞述王應允了他,就上去攻打大馬士革,將城攻取,殺了利汛,把居民擄到吉珥。 靈修分享 我是誰?我的身份認同,決定我的危機處理方式,如何得幫助。 面對亞述大軍的威脅,以色列王比加和亞蘭王利汛同盟,並且強迫猶大加入。但猶大王亞哈斯拒絕,引起以敘聯軍攻打猶大(王下16:5),圖謀廢除亞哈斯,另立亞蘭人他比勒的兒子為王(賽7:6)。 此時,耶和華曉諭先知以賽亞去告訴亞哈斯:『你要謹慎安靜,不要因亞蘭王利汛和利瑪利的兒子這兩個冒煙的火把頭所發的烈怒害怕,也不要心裡膽怯。…主耶和華如此說:「這所謀的必立不住,也不得成就。」』(賽7:3-7) 然而,害怕、膽怯的亞哈斯不信、不聽,選擇尋求亞述王的幫助。令人吃驚的是,他對亞述王說的第一句話:「我是你的僕人、你的兒子」(王下16:7)。這也許是外交辭令,但也反應了亞哈斯與耶和華神的關係,以及他的身份認同。 耶和華曾藉着拿單先知對大衛說:「我要作他的父,他要作我的子」(撒下7:14)。這話不僅是給大衛的,也是給歷任猶大王的。但是,亞哈斯選擇作亞述王的兒子,並且獻上所有金銀作禮物(王下16:8),為要得他一時的幫助。 「我要作他的父,他要作我的子」這句話也是給我們的。神預定我們藉著耶穌基督得兒子的名分(弗1:5)。作為上帝的兒女,這身分暗示了尋求祂的權利。所謂「權利」,就是不用任何花費、任何交換,我們可以白白地、坦然無懼地,來到施恩的寶座前,得隨時的幫助。 親愛的天父,謝謝祢預定我藉著耶穌基督得兒子的名分。這是何等的權利:祢作我的父,我作祢的子!天父,謝謝祢的恩典,使我在面對人生各樣的挑戰時,可以坦然無懼地來到施恩的寶座前,得隨時的幫助。主啊,有祢真好!願一切的榮耀頌讚都歸於祢。阿門! 靈修經文:列王紀下15:27-38
27 猶大王亞撒利雅五十二年,利瑪利的兒子比加在撒馬利亞登基,做以色列王二十年。28 他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不離開尼八的兒子耶羅波安使以色列人陷在罪裡的那罪。29 以色列王比加年間,亞述王提革拉毗列色來奪了以雲、亞伯伯瑪迦、亞挪、基低斯、夏瑣、基列、加利利和拿弗他利全地,將這些地方的居民都擄到亞述去了。30 烏西雅的兒子約坦二十年,以拉的兒子何細亞背叛利瑪利的兒子比加,擊殺他,篡了他的位。31 比加其餘的事,凡他所行的,都寫在《以色列諸王記》上。32 以色列王利瑪利的兒子比加第二年,猶大王烏西雅的兒子約坦登基。33 他登基的時候年二十五歲,在耶路撒冷做王十六年。他母親名叫耶路沙,是撒督的女兒。34 約坦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效法他父親烏西雅一切所行的。35 只是丘壇還沒有廢去,百姓仍在那裡獻祭燒香。約坦建立耶和華殿的上門。36 約坦其餘的事,凡他所行的,都寫在《猶大列王記》上。37 在那些日子,耶和華才使亞蘭王利汛和利瑪利的兒子比加去攻擊猶大。38 約坦與他列祖同睡,葬在他祖大衛城他列祖的墳地裡。他兒子亞哈斯接續他做王。 靈修分享 這是一個黑暗的時期,強大又殘暴的亞述大軍橫掃巴勒斯坦地區,佔領以色列國許多地方,把人民擄到亞述去(王下15:29)。這也是一個平安的時期,約坦以及他所統治的猶大國,卻享受暴風中的寧靜,經歷耶和華神的同在和保護。 今天的經文給我們三個鼓勵: 一、以耶和華為神的,是有福的!詩篇33篇說:「以耶和華為神的,那國是有福的!祂所揀選為自己產業的,那民是有福的!…耶和華的眼目看顧敬畏祂的人和仰望祂慈愛的人。」(詩33:12,18) 二、關心神家的需要。關於約坦的事跡,聖經記載很少,列王紀特別強調一件事:「約坦建立耶和華殿的上門」(王下15:35)。這實在是很難得,在非常時期,國家備戰、加強防禦工事之際(代下27:4),約坦仍然看重神的事工,關心聖殿的需要。 三、以身作則,成為祝福。聖經給約坦的評價是:「約坦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它的前一句話是「他母親名叫耶路沙,是撒督的女兒」,後一句是「效法他父親烏西雅一切所行的」(王下15:33-34)。顯然,烏西雅和耶路沙給約坦好的影響,不僅祝福了他們的孩子,也祝福了整個國家。 親愛的天父,以祢為神的,那國是有福的!祢所揀選為自己產業的,那民是有福的!主啊,祢的眼目看顧敬畏祢的人和仰望祢慈愛的人。哦,我的心等候祢,祢是我的幫助,我的盾牌。我的心必靠祢歡喜,因為我倚靠祢的聖名。主啊,求祢照著我所仰望祢的,向我施行慈愛(詩33:12-22);也主幫助我,不僅領受祝福,並且無論在家庭或在教會,作屬靈的父母,能以身作則,帶來好的影響力,成為多人的祝福。願一切的榮耀歸於主。阿門! 靈修經文:列王紀下15:13-26
13 猶大王烏西雅三十九年,雅比的兒子沙龍登基,在撒馬利亞做王一個月。 14 迦底的兒子米拿現從得撒上撒馬利亞,殺了雅比的兒子沙龍,篡了他的位。 15 沙龍其餘的事和他背叛的情形都寫在《以色列諸王記》上。 16 那時米拿現從得撒起攻打提斐薩和其四境,擊殺城中一切的人,剖開其中所有的孕婦,都因他們沒有給他開城。17 猶大王亞撒利雅三十九年,迦底的兒子米拿現登基,在撒馬利亞做以色列王十年。 18 他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終身不離開尼八的兒子耶羅波安使以色列人陷在罪裡的那罪。 19 亞述王普勒來攻擊以色列國,米拿現給他一千他連得銀子,請普勒幫助他堅定國位。 20 米拿現向以色列一切大富戶索要銀子,使他們各出五十舍客勒,就給了亞述王。於是亞述王回去,不在國中停留。 21 米拿現其餘的事,凡他所行的,都寫在《以色列諸王記》上。 22 米拿現與他列祖同睡。他兒子比加轄接續他做王。23 猶大王亞撒利雅五十年,米拿現的兒子比加轄在撒馬利亞登基,做以色列王二年。 24 他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不離開尼八的兒子耶羅波安使以色列人陷在罪裡的那罪。 25 比加轄的將軍,利瑪利的兒子比加背叛他,在撒馬利亞王宮裡的衛所殺了他,亞珥歌伯和亞利耶並基列的五十人幫助比加。比加擊殺他,篡了他的位。 26 比加轄其餘的事,凡他所行的,都寫在《以色列諸王記》上。 靈修分享 「亞述王普勒來攻擊以色列國…」(v.19),這是亞述第一次出現在列王紀裡,但同時敲響了以色列國亡國的喪鍾。不久前,以色列國在耶羅波安四十一年的統治下,國家強盛興旺。他死後不到四十年,國家竟然就亡了。為什麼? 從外部看,此時國際局勢大變,亞述興起。亞述在提格拉毗列色三世(一般相信就是十九節的普勒)的統治下,整軍經武,南征北討。他打敗巴比倫以及伊朗地區各國,成為區域強權,並且揮軍進入敘利亞和巴勒斯坦。 反觀以色列國,耶羅波安死後的十年之內,更換了五個君王,其中三個以暴力篡位。耶羅波安的兒子撒迦利亞繼位不到半年被沙龍所殺;沙龍篡位不到一個月被米拿現所殺;米拿現的兒子比加轄繼位兩年被他的將軍比加所殺。這期間,以色列國內政治動蕩、內耗、殺戮連連,尤以米拿現最為殘暴。 當亞述來攻擊以色列國時,米拿現雖以進貢換取短暫和平。然而,提格拉毗列色三世爭戰的目標不是收取貢物,而是永久佔領。最終,以色列國亡於亞述。 其實,以色列國不是亡於外部強權。事實上,無論外在勢力多大,都不會造成一個國家或群體的衰亡。以色列國的衰亡是因為偏離神,內耗,自掘墳墓。國家如此,教會如此,團契如此,家庭也是如此。 無論外在環境多艱難,只要專心依靠神,並且團結合一,就必能逆轉勝。猶大國就是一個例子,當亞述揮軍進入敘利亞和巴勒斯坦時,猶大的烏西雅王帶領同盟軍成功抵抗提格拉毗列色三世的大軍。因為「烏西雅定意尋求神,他尋求耶和華,神就使他亨通」(代下26:5)。「亨通」不是一帆風順,而是在各樣的挑戰中,得到「非常的幫助」(代下26:15),能逆轉勝。 親愛的天父,求祢保守我的心,專一敬拜祢,行祢眼中看為正的事。求主幫助我在教會生活中,凡事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用和平彼此聯絡,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主啊,我定意尋求祢,願從祢得到非常的幫助,在所行的事上亨通。願一切的榮耀歸於主。阿門! 靈修經文:列王紀下15:1-12
1 以色列王耶羅波安二十七年,猶大王亞瑪謝的兒子亞撒利雅登基。 2 他登基的時候年十六歲,在耶路撒冷做王五十二年。他母親名叫耶可利雅,是耶路撒冷人。 3 亞撒利雅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效法他父親亞瑪謝一切所行的。 4 只是丘壇還沒有廢去,百姓仍在那裡獻祭燒香。 5 耶和華降災於王,使他長大痲瘋直到死日,他就住在別的宮裡。他的兒子約坦管理家事,治理國民。 6 亞撒利雅其餘的事,凡他所行的,都寫在《猶大列王記》上。 7 亞撒利雅與他列祖同睡,葬在大衛城他列祖的墳地裡。他兒子約坦接續他做王。8 猶大王亞撒利雅三十八年,耶羅波安的兒子撒迦利雅在撒馬利亞做以色列王六個月。 9 他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效法他列祖所行的,不離開尼八的兒子耶羅波安使以色列人陷在罪裡的那罪。 10 雅比的兒子沙龍背叛他,在百姓面前擊殺他,篡了他的位。 11 撒迦利雅其餘的事都寫在《以色列諸王記》上。 12 這是從前耶和華應許耶戶說:「你的子孫必坐以色列的國位,直到四代。」這話果然應驗了。 靈修分享 猶大國烏西雅王(又名亞撒利雅)和同期的以色列國耶羅波安王(王下15:1),二人把以色列國和猶大國帶入分裂王國時期從未有過的繁榮與強盛。耶羅波安把疆界推展到所羅門王時代,北至哈馬口,南至亞拉巴海(王下14:25)。烏西雅則打敗宿敵非利士人,使亞捫進貢,他的名聲傳到埃及,因為他甚是強盛(代下26:6-8)。 列王紀給烏西雅蓋棺論定的一句話是:「亞撒利雅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王下15:3);給與他同樣很有能力的耶羅波安的蓋棺論定的話卻是:「他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14:24)。這實在是一個很好的提醒:要專一敬拜獨一真神,不要讓金牛犢或其他有形無形的偶像破壞與神的關係。 根據歷代志下的記載,「烏西雅的名聲傳到遠方,因為他得了非常的幫助,甚是強盛」(代下26:15)。為什麼烏西雅會得到非常的幫助?因為「烏西雅定意尋求神,他尋求耶和華,神就使他亨通」(代下26:5)。 但烏西雅晚節不保,「他既強盛,就心高氣傲,以致行事邪僻,干犯耶和華他的神,進耶和華的殿,要在香壇上燒香」(代下26:16);結果「耶和華降災於他,使他長大痲瘋直到死日」(王下15:5;代下26:17-20)。 親愛的天父,求祢保守我的心,專一敬拜祢,行祢眼中看為正的事,不要讓金牛犢或其他有形無形的偶像破壞祢我之間的關係。主啊,我定意尋求祢,願從祢得到非常的幫助,在所行的事上亨通,能榮耀祢。也求主保守我的心,不要心高氣傲,干犯主;願我一生謙卑與主同行,敬畏主,愛主,服事主。願一切的榮耀歸於主。阿門! 靈修經文:列王紀下14:17-29
17 以色列王約哈斯的兒子約阿施死後,猶大王約阿施的兒子亞瑪謝又活了十五年。 18 亞瑪謝其餘的事都寫在《猶大列王記》上。 19 耶路撒冷有人背叛亞瑪謝,他就逃到拉吉,叛黨卻打發人到拉吉將他殺了。 20 人就用馬將他的屍首馱到耶路撒冷,葬在大衛城他列祖的墳地裡。 21 猶大眾民立亞瑪謝的兒子亞撒利雅(又名烏西雅)接續他父做王,那時他年十六歲。 22 亞瑪謝與他列祖同睡之後,亞撒利雅收回以拉他仍歸猶大,又重新修理。23 猶大王約阿施的兒子亞瑪謝十五年,以色列王約阿施的兒子耶羅波安在撒馬利亞登基,做王四十一年。 24 他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不離開尼八的兒子耶羅波安使以色列人陷在罪裡的一切罪。 25 他收回以色列邊界之地,從哈馬口直到亞拉巴海,正如耶和華以色列的神藉他僕人迦特希弗人亞米太的兒子先知約拿所說的。 26 因為耶和華看見以色列人甚是艱苦,無論困住的、自由的,都沒有了,也無人幫助以色列人。 27 耶和華並沒有說要將以色列的名從天下塗抹,乃藉約阿施的兒子耶羅波安拯救他們。28 耶羅波安其餘的事,凡他所行的和他的勇力,他怎樣爭戰,怎樣收回大馬士革和先前屬猶大的哈馬歸以色列,都寫在《以色列諸王記》上。 29 耶羅波安與他列祖以色列諸王同睡。他兒子撒迦利雅接續他做王。 靈修分享 北國以色列歷史上出現過兩位耶羅波安王,第一位是開國者耶羅波安,這裡是第二位。聖經對他的描述和評價是這樣:「他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不離開尼八的兒子耶羅波安使以色列人陷在罪裏的一切罪」(v24)。這是負面的評價,不過,接下來卻是一句正面的話:「他收回以色列邊界之地,從哈馬口直到亞拉巴海」(v25)。 這位耶羅波安應該是一個很有能力的王,他更曾經「收回大馬士革和先前屬猶大的哈馬歸以色列」(v28)。事實上,在他的一生之中,延續着父親約阿施的強盛。從人的眼光看,他政績輝煌,軍事強盛,是一位大有能力的王。 但是,這並不代表他沒有問題。阿摩司書這麼說:「當猶大王烏西雅、以色列王約阿施的兒子耶羅波安在位的時候,…阿摩司得默示論以色列」(摩1:1)。上帝藉著先知阿摩司指出耶羅波安當政時的問題:「耶和華如此說:以色列人三番四次地犯罪,我必不免去他們的刑罰;因他們為銀子賣了義人,為一雙鞋賣了窮人。他們見窮人頭上所蒙的灰也都垂涎,阻礙謙卑人的道路」(摩2:6-7)。 國家強盛,卻沒有為人民帶來真正的幸福。貧富懸殊極度嚴重,貧窮人被欺壓。不知道耶羅波安是否聽見阿摩司的信息——可能沒有聽見。不知道耶羅波安是否看見社會的問題——可能沒有看見。他看重的是個人的成功,而非上帝所看重的。 無論耶羅波安的功績如何、國力如何、歷史定位如何,他在耶和華眼中是惡的,這成了上帝對他一生的總結。更重要的是,上帝仍然默默保守祂所愛的子民,「耶和華並沒有說要將以色列的名從天下塗抹,乃藉約阿施的兒子耶羅波安拯救他們」(v27)。 惡人在世不一定立刻遭報,上帝甚至會巧妙地透過惡人作拯救。但是,惡人的最終結局卻是肯定的:滅亡。政治人物如此,平民百姓也是如此,每一個人都是如此。 「這些事都已聽見了,總意就是敬畏神,謹守祂的誡命,這是人所當盡的本分。因為人所做的事,連一切隱藏的事,無論是善是惡,神都必審問。」(傳道書12:13-14) 親愛的天父,求祢幫助我,不要被世界的成功和價值觀所誘惑;開我屬靈的眼睛,看重祢所看重的,一生敬畏祢,服事祢,行在祢的心意中。願一切的榮耀歸於祢。阿門! 靈修經文:列王紀下14:1-16
1 以色列王約哈斯的兒子約阿施第二年,猶大王約阿施的兒子亞瑪謝登基。 2 他登基的時候年二十五歲,在耶路撒冷做王二十九年。他母親名叫約耶但,是耶路撒冷人。 3 亞瑪謝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但不如他祖大衛,乃效法他父約阿施一切所行的。 4 只是丘壇還沒有廢去,百姓仍在那裡獻祭燒香。 5 國一堅定,就把殺他父王的臣僕殺了; 6 卻沒有治死殺王之人的兒子,是照摩西律法書上耶和華所吩咐的說:「不可因子殺父,也不可因父殺子,各人要為本身的罪而死。」 7 亞瑪謝在鹽谷殺了以東人一萬,又攻取了西拉,改名叫約帖,直到今日。8 那時,亞瑪謝差遣使者去見耶戶的孫子、約哈斯的兒子以色列王約阿施,說:「你來,我們二人相見於戰場。」 9 以色列王約阿施差遣使者去見猶大王亞瑪謝,說:「黎巴嫩的蒺藜差遣使者去見黎巴嫩的香柏樹,說:『將你的女兒給我兒子為妻。』後來黎巴嫩有一個野獸經過,把蒺藜踐踏了。 10 你打敗了以東人,就心高氣傲。你以此為榮耀,在家裡安居就罷了,為何要惹禍,使自己和猶大國一同敗亡呢?」11 亞瑪謝卻不肯聽這話。於是以色列王約阿施上來,在猶大的伯示麥與猶大王亞瑪謝相見於戰場。 12 猶大人敗在以色列人面前,各自逃回家裡去了。 13 以色列王約阿施在伯示麥擒住亞哈謝的孫子、約阿施的兒子猶大王亞瑪謝,就來到耶路撒冷,拆毀耶路撒冷的城牆,從以法蓮門直到角門,共四百肘。 14 又將耶和華殿裡與王宮府庫裡所有的金銀和器皿都拿了去,並帶人去為質,就回撒馬利亞去了。15 約阿施其餘所行的事和他的勇力,並與猶大王亞瑪謝爭戰的事,都寫在《以色列諸王記》上。 16 約阿施與他列祖同睡,葬在撒馬利亞以色列諸王的墳地裡。他兒子耶羅波安接續他做王。 靈修分享 以利沙死去,故事的焦點又回到猶大國。亞瑪謝是新一任的猶大王,聖經給予他正面的評價:「亞瑪謝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但不如他祖大衛,乃效法他父約阿施一切所行的」。 聖經還稱讚亞瑪謝所做的一件事,就是他除掉殺害他父皇的臣僕,卻沒有殺害他們的兒子。聖經特別強調這是按照摩西律法書上的吩咐:「不可因子殺父,也不可因父殺子,各人要為本身的罪而死。」亞瑪謝能這樣做,實在是難能可貴。 但是亞瑪謝卻破壞了以色列國與猶大國的關係。聖經藉着以色列王約阿施指出亞瑪謝的問題以及兩國開戰的原因:「你打敗了以東人就心高氣傲,你以此為榮耀,在家裏安居就罷了,為何要惹禍,使自己和猶大國一同敗亡呢?」(v9-10) 「心高氣傲」是亞瑪謝的致命點,驕傲導致他走向敗亡。亞瑪謝成功的除去國內的亂黨勢力,他願意遵行神的律法,他有能力打敗以東人,擴張國家領土。這麼一個好王,卻勝不過自己的驕傲。 驕傲是可怕的東西,成功讓人驕傲,財富讓人驕傲,恩賜讓人驕傲,屬靈的知識也讓人驕傲。驕傲是神最厭惡的罪,卻也是我自己最難面對的罪。 親愛的主,求祢赦免我,時時提醒我,幫助我謙卑與主同行,一直到見主的面。願一切的榮耀歸於祢。阿門! |
每日靈修
March 2025
Catego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