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兩個禮拜前開始,我們的每日靈修就進入了舊約的《箴言》。在《箴言》中有許多看似比較有爭議的經文,其中一個就是有關「作保」的問題。在網路上看到有關基督徒可否「作保」的問答,頗具教導性,摘列出來與大家分享。
有人問到:「在箴言書中多次提醒我們,叫我們不要替別人作擔保,然而有時朋友真的等待着這個救急扶危的仗義幫助,以過渡一時的難關。我自己也曾經在經濟問題上失了預算,生活惶恐,幸有朋友和家人肯為我做擔保人,以致今天的我仍然能在主裏平安度日。正是設身處地,將心比己的想,自己也曾經因着別人的幫助而得以渡過難關,難道當別人有困窘窮途的時候,自己卻見死不救嗎?又假如這個要找你做擔保的,是親戚、舊朋友或同學,甚至親生的兄弟姐妹,或者主內的弟兄姐妹,我們是否都要這麼硬心腸呢?」 回答如下。首先,就內容來說,箴言是智慧文學的一部分。智慧文學講的是實踐神學;注重今生多過來世。箴言是古代智慧經驗的累積,也是基於五經的信仰,是經得起年日的考驗的。假如說《摩西五經》是講「信仰」,那麼《箴言》就是講「生活」。它教導一個敬畏神的人該如何在世上過日子,重點是在於教導,不在於辯論或理論,目的是要培育和保存健康的家庭,建立一個和諧的社會,最終的目標是要扶立每一個人過一個合神心意的人生。 箴言書的確多次提到不要為人做擔保,聖經的教訓是說:我們不宜隨便為人作保,因為你並不熟悉他的人品,也不清楚他的背景,如果輕易地在人前逞強,那麼你所顯出的仗義精神就是愚蠢的,是沒有遠見的。作保通常是以金錢抵押,保證別人在交易上誠實,如果對方是一個沒有信用的人,你只因為要表現一時之勇,擔保他所作的交易或許下的承諾,那麼,你就要負上法律上的責任。如果對方失信,債主就要向你追討一切的責任,要你補償一切的損失,這是極其不智之舉了。但是,聖經並非說不去幫助患難中的人,箴言3:27-28說:“你手若有行善的力量,不可推辭,就當向應得的人施行,你那裡若有現成的,不可對鄰舍說:去吧,明天再來。”可見神是要我們不惜代價地施捨出去,不期望償還,但卻不要輕易作保,免得陷入無底的深淵裡。 所以,《箴言》並不是限制我們不能去為人作保,而是勸我們幫助人要謹慎,不可疏忽或以虛妄的態度來做事,否則就會自食其果了。更不要為一時的逞強,或一時的勇氣,更或一時的面子問題去作保,卻要以愛人、幫助窮困人而作出甘心樂意的施捨。
0 Comments
Leave a Reply. |
每日靈修
August 2022
Catego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