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llerton
  • Campus
    • Cerritos
    • Fullerton
    • Oakland
    • East Lansing
  • Congregations
    • Mandarin 國語堂
    • English
    • Youth
    • Children
    • Special Needs
  • Resources
    • Baptism
    • Facility
    • Membership Application
    • Scrip
    • Short-term Mission
  • News
    • FECC Family News
    • English News
    • Youth News
    • 教會大家庭消息
    • 國語堂消息
    • Event Calendar
  • About
    • Mission
    • Vision
    • Beliefs
    • History
    • Leadership
  • Giving
  • Campus
    • Cerritos
    • Fullerton
    • Oakland
    • East Lansing
  • Congregations
    • Mandarin 國語堂
    • English
    • Youth
    • Children
    • Special Needs
  • Resources
    • Baptism
    • Facility
    • Membership Application
    • Scrip
    • Short-term Mission
  • News
    • FECC Family News
    • English News
    • Youth News
    • 教會大家庭消息
    • 國語堂消息
    • Event Calendar
  • About
    • Mission
    • Vision
    • Beliefs
    • History
    • Leadership
  • Giving
Search

禱告的學校(14)- 禱告禁食的必要  -- 戴元涔牧師

4/18/2021

0 Comments

 
​慕安得烈(Andrew Murray, 1828-1917)是19-20世紀南非著名的傳道人。今天摘錄他的名著《禱告的學校》第十三課:禱告禁食的必要。經文是馬太福音17章19-21節:門徒暗暗的到耶穌跟前說:『我們為什麼不能趕出那鬼呢?』耶穌說:『是因為你們的信心小;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若有信心像一粒芥菜種,就是對這座山說:你從這邊挪到那邊,它也必挪去;並且你們沒有一件不能作的事了。至於這一類的鬼,若不禱告禁食,牠就不出來。』

        耶穌已經把趕鬼和治病的權柄賜給他們,他們也曾運用這權柄制服鬼。可是這一次,為什麼會失敗。耶穌指出他們的問題:『因為你們的信心小。』主教訓人,無論在天國,或是在黑暗的國度,唯一使萬物臣服的能力乃是信心。在靈界中失敗的原因只有一個,就是缺乏信心。讓神的能力進入人心中,透過祂作工,信心是惟一的條件。

        門徒或許奇怪,先前能憑信心趕鬼,現在為什麼不能?主就告訴他們說:『至於這一類的鬼,若不禱告禁食,牠就不出來。』耶穌乃是說,要想以信心克服這種邪靈的頑強抵抗力量,必須與神有非常親密的往來,而且特別從世界分別出來,就是藉著禱告禁食。

        主耶穌教導我們為重大事件祈禱的兩個功課: (一)信心:信心要藉禱告的生活才能全然成長。禱告需要信心,而信心的培養乃藉著禱告的生活。(二)禁食:祈禱的力量若要沛然全備,必須禁食。禱告的心志和能力,與克己、節制、捨己的生活有密切關係。 

        禁食能夠幫助我們表達心志,也能強化、肯定我們的決定,願犧牲一切,只求獲得我們為神的國祈求的事。一個全然奉獻的人,好像戰場上的士兵,只帶戰鬥必須的東西。他將各樣的重擔放下,脫去容易纏累的罪,深怕被捲入今世的事,願意專為主和主的事把自己分別出來。若沒有這種甘心的隔離,就不能得祈禱的能力。

        主耶穌的門徒啊,你既求主教導你禱告,就當接受祂的訓誨。祂告訴你,禱告是得堅強信心的途徑;這樣的信心能驅逐魔鬼。祂告訴你:『若有信心沒有一件事不能作。』且讓這榮耀的應許,激勵你的心,多多祈禱。這獎賞豈不值得我們付出代價嗎?我們豈不願意放棄一切,跟隨耶穌走上祂為我們開的這道路嗎?在必要的時候,我們豈不願意禁食麼?我們豈不願盡一切努力,使世界或身體都不能阻擋我們終生的偉大的工作,就是向神禱告,與祂交住;以致我們能成為有信心的人,為主所用,參與祂拯救世人之工。

        禱告:主耶穌,祢是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主,求祢教導我們,如何能藉著聖靈在我們裡面活出信心的生活,並且藉著禁食禱告學習讓信心成長,以致能有『凡事都能』的信心。阿門。
0 Comments

禱告的學校(13)- 信心祈禱的秘訣  --  戴元涔牧師

4/11/2021

0 Comments

 
​       慕安得烈(Andrew Murray, 1828-1917)是19-20世紀南非著名的傳道人。今天摘錄他的名著《禱告的學校》第十二課:信心祈禱的秘訣。耶穌回答說:『你們當信服神;我實在告訴你們,無論何人對這座山說:你挪開此地投在海裡,他若心裡不疑惑,只信他所說的必成,就必給他成了。所以我告訴你們,凡你們禱告祈求的,無論是什麼,只要信是得著的,就必得著。』(可11:22-24)

        耶穌說『信是得著,就必得著』之前,先說『你們當信服神』。也就是說,相信應許的能力,端賴於對賜應許者的信心。我們藉著信得以聽見神的應許,看見神所要賞賜的。應許的價值在於賜應許者。我對應許所抱的信心,端賴於對賜應許者的認識。 

         『你們當信服神』意思是讓你的眼向永生神開啟,定睛注目,看見那位不可見者。透過屬靈的眼光,我降服於神的影響力;讓神的能力作工在我身上,在我的心靈留下痕跡。因此,相信神就是仰望神,注目於祂的所是;讓祂顯明祂自己;給祂時間,讓自己完全降服。

        信心不僅是眼睛,也是屬靈的耳朵。我們藉此聽神的聲音,與祂保持來往。聖父藉聖靈向我們說話,神的兒女必須依賴這活潑的聲音,作為自己的引導;聖靈會教導我們如何說、如何行。向神敞開自己的耳朵,是以相信的心等候祂,想要領受祂的話,也必然會聽見祂的慈聲。神的話語,不只是聖經上的文字,聖父親口說出的話更是靈和真理,生命與能力。神的話語能帶出真實的作為、經歷,否則一切只停留於觀念而已。經由敞開的耳朵,我們的心靈靜候神生命與權能的影響。我所聽的話語一旦進入心靈,就會留在那裡並產生作用。 

        信心是一種降服:降服於神以及祂所說的,並且讓祂的榮耀、祂的愛充滿我心中,在我生命裡作王。信心也是相交;我將自己交託給這位賜應許的朋友!接受祂的影響,與祂互相連結。我們若與神有親密的關係,常親近祂,就自然容易相信祂對禱告的應許。相信應許是相信賜應許者的結果,並且信心的祈禱扎根於信心的生活。 

        禱告有功效的信心是神的恩賜。這恩賜並非祂一時賜下或澆灌的,而是因生命不斷與神相交,而在我們裡面運作、成長的心靈習性。一個真知道天父,又與祂親密相交的人,自然容易相信天父的應許,這應許就是:凡與祂生命相連的孩子,祂都要成就他們的心願。 

        主耶穌今天教導我們的功課極為寶貴。我們尋求神的賞賜,神卻先把自己賜給我們。我們認為禱告是從天上獲取賞賜的方法,而耶穌卻認為禱告是引領我們接近神的方法。讓我們接受這個教導,操練更多相信神,並在信心中將自己交託給祂。心中若滿有神的同在,就大有能力,可以作信心的祈禱。對神的信心能生出對應許的信心,在應許中又能對求必得著產生信心。 
0 Comments

復活:活潑的盼望--劉華梁主任牧師

4/4/2021

0 Comments

 
​        “復活節快樂”是在這特別的日子裡,彼此問安的一個習慣用語。有時我們只是把話題圍繞在新衣服、春假、美食和宴會上,卻忘記了復活節是與主的復活有關,相反的,早期教會的基督徒是以“基督復活了”(Christ Is Risen!)來問安,並用“祂的確復活了”(Indeed, He Is Risen.) 來回應。
 
        切記離開了耶穌基督從死裡復活的偉大事實,我們就沒有福音可傳了。『復活』並不是說主的肉體死後祂的靈魂仍然活著,而是藉著天父的榮耀,從死裡復活,同是那被釘十字架的身體,從墳墓裡出來。同是那身體如今得到榮耀,並坐在神寶座的右邊,而且祂將再來審判活人死人─得救與沉淪者。
 
        基督的復活是神的愛的終極表現,若基督繼續留在墳墓裡,不只不能應驗祂要賜給我們新生命的應許,也不能證實神已賜給了祂權柄的宣告,祂所承受那破碎心靈的憂傷,被神掩面不顧的痛苦,都沒有任何的意義了。
 
        第二、基督的復活證明祂的權勢超過了生命與死亡,這證明祂不是一個普通的領袖,空的墳墓證明了耶穌是真神‧是生命與死亡的掌權者。
 
        第三、祂的復活帶給我們生命與希望,復活的輝煌喜樂帶給生命美麗和祝福,拒絕復活主已得勝之人,陷在絕望與苦悶的痛苦中,無論你如何定義憂慮和恐懼,因疾病年齡損失逼迫所引起的懼怕若沒有主基督是沒有辦法擊破的。
 
        最後,祂的復活保證了我們的復活,復活節是一個神聖的確據─證明神已經赦免了那帶來永死的罪,這一天確實證明了神已經接受了祂的獨生子為我們的罪所付的代價,你可以確信,你會在天上主耶穌的面前得到祝福。
 
        請看!人們對保羅所傳的信息有三種不同的反應『眾人聽見從死裏復活的話,就有譏笑他的(拒絕者),又有人說我們再聽你講這個吧(遲疑者),但有幾個人---信從(相信者)』使17:32-34,你又是那一種人呢?
0 Comments

甘心受死--戴元涔牧師

3/28/2021

0 Comments

 
​        『我父阿,倘若可行,求袮叫這杯離開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祢的意思。…我父阿,這杯若不能離開我,必要我喝,就願袮的意旨成全。』(太26:39, 42)
 
        耶穌一生當中,向天父獻上許多禱告,但其中只有六次,有文字記載。最早的兩次發生在加利利,是為了吸引門徒進入祂豐盛生命的禱告。其餘的四次發生在耶路撒冷,並且都在耶穌生前最後一週。這四次禱告可以稱為受難的四重禱告。
 
        受難四重禱告的第一個是:『父啊,願袮榮耀袮的名』(約12:28),耶穌期盼這個死亡。第二個是:『父啊,時候到了』(約17:1),耶穌預備祂的門徒接受這個死亡。最後是在十字架上七句禱詞之一:『我的神!我的神!為什麽離棄我?』(太27:46)祈求的是死亡的本身。至於第三個禱告:『我父阿,倘若可行,求袮叫這杯離開我...』,是進入死亡本身而有的掙扎,並且把我們包括在祂極度的痛苦裡。
 
        畢德生牧師(Eugene Peterson)在《天國的語言》中這麼說:“耶穌所要受的十字架的苦難有個特別的名字,被形容為『杯』。杯中裝滿飲用的液體。『杯』的特性是喝的人必須以雙手把杯舉到嘴邊,斜斜倒入口中,一飲而下。這個動作需要甘願配合的心靈領受。喝的時候,需要把杯中之物輸送到整個消化系統,進入肌肉與骨頭,進入紅血球與神經系統。把不是自己的東西,從杯中吞入生命裡面,使喝下的東西變成自己的一部分,進入生活之中。
 
       耶穌拿的杯是神的旨意,喝的杯是甘心受死,自願把世人的罪惡喝下,進入祂的靈魂裡,然後從中創造救恩。耶穌的名字是『耶和華拯救』。耶穌喝下苦杯,成就了祂名字的意義。這是深不可測的奧秘。然而這奧秘有許多見證人,見證說:『甘心受死是一種接納的舉動,是對生命的擁抱。』”
 
        在受難節前,我們可以思考畢德生牧師所說的:『甘心受死是一種接納的舉動,是對生命的擁抱。』更要思考主耶穌自己的話:『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愛惜自己生命的,就失喪生命;在這世上恨惡自己生命的,就要保守生命到永生。』(約12:24-25)
0 Comments

禱告的學校(12)- 獲取的信心--戴元涔牧師

3/21/2021

0 Comments

 
       慕安得烈(Andrew Murray, 1828-1917)是19-20世紀南非著名的傳道人。今天摘錄他的名著《禱告的學校》第十一課:獲取的信心。經文:『所以我告訴你們,凡你們所禱告祈求的,無論是什麼,只要信是得著的,就必得著。』(可11:24)
        『凡…無論是什麼』,這話可靠嗎?我們的頭腦立刻會產生懷疑。但是這話若靠不住,主何必確鑿的說呢?事實是我們的天父全然願意將祂的能力交付給對祂深信不移的孩子。『凡你們禱告祈求的,無論是什麼,只要信是得著的,就必得著。』這些字是信心的食物與能力,它們表明沒有條件,唯一的條件是『信』。一旦我們相信,在信的人凡事都能。
        『凡你們所禱告祈求的,無論是什麼』這是說:我們必先為『凡事』祈求,然後才能得著。從一方面說,有信心才能禱告;從另一方面說,信心是禱告的結果。在與主心靈的相交中,信心就躍起,抓住原本以為難的事。在禱告中,我們把心願陳明在神旨意的光中,我們的動機受到考驗,要證明是否按主名而求,是否榮耀主。在禱告中,能發覺自己的信心不足;我們就被引導向父神說:『我們要信』;然後藉堅定的信證明信心的真實。
        『只要信是得著的』。我們要相信:我們所得著的必正如所祈求的。有一種禱告,是將凡事在禱告中提出,陳明需要;其回報是神奇妙的平安,保守我們的心思意念。這是信任的禱告,對於我們不明白神是否要賜下的東西,就應如此禱告。但耶穌所教的這一課是信心的祈禱,是較深的功課。無論是有關主聖工的大事,或是日常生活的瑣事,我們所得的教導是:再沒有什麼比信心更榮耀天父;信心知道,主必應允我們所求的。
        『只要信是得著的』。當你還在禱告的時侯,相信已經得著所求的;儘管你以後才實際得著,才親眼看見你所信的,但是現在,雖然眼不能見,你卻應該相信天父已賜給了你。『既然知道祂聽我們一切所求的,就知道我們所求於祂的無不得著。』(約壹5:15)
        『就必得著』:我們若知道禱告已蒙垂聽,是否就無須再求?有時可以不必再求,只要信心堅定,在未實際得著之前,為已經得著的讚美神,神的祝福不久就會臨到。但有時這種承受應許的信心需要藉持續的禱告來磨練。以利亞雖知道神已經應允,不久會下雨,但是他仍然禱告了七次。不要忘記,我們是『憑信心和忍耐承受應許』。靠信心肯定地說,我已得著了;憑忍耐在禱告中堅持,一直神成就為止。
         主耶穌是我們的生命。祂在世上的一切,如今也在我們裡面;祂所教導的,也必賜下。祂是我們信心的創始成終者:祂賜下信心的靈,只要我們單純如孩童一樣,順服天父的旨意與大愛,信靠天父的話語與權柄,便都能得著這種信心。親愛的弟兄姊妹,讓我們回應說:『我的恩主!我們確信祢的話語,確信我們能得著應允。』 
0 Comments

禱告的學校(11)- 禱告要肯定--戴元涔牧師

3/14/2021

0 Comments

 
​慕安得烈(Andrew Murray, 1828-1917)是19-20世紀南非著名的傳道人。今天摘錄他的名著《禱告的學校》第十課:禱告要肯定。思想經文:耶穌說:『要我為你做什麼?』(可10:51;路18:41)
一個瞎眼的人對耶穌大聲呼喊:『大衛的子孫哪,可憐我罷!』主聽到了,也知道瞎子要什麼;但在應允以前,先問他:『你要我為你做什麼?』祂要聽見瞎子親口將他的心願清楚表白出來。他若不說出心願,就不能得著醫治。如今,主也對許多祈求的人提出同樣的問題。我們的禱告不應該是求主憐憫的模糊呼求,或是概略的呼求祝福,而應該是明確的表達需要。
然而,我們多半的禱告是模糊不清。有人要神憐憫,但不知道要神的憐憫來為他做什麼。有人求罪得拯救,但不先列舉要得釋放的罪行。又有人求神賜福他們周遭的人,或是求聖靈充滿他們的國家或世界,但並不期望在某一特定範圍內看見神的回答。主對這些人說:『你究竟要我做什麼?』每位信徒都有自己的生活圈:家庭、朋友、鄰居;如果他向神提出個別而明確的懇求,為其中一位或多位提名代求,就能使信心得著操練。在這些特定的事情上,我們既宣告信心,並獲得應許,在一般性的禱告上也會更有信心而大有功效了。
有人或許會問,我們將自己想要的告訴主,但不強求按我們的心意行,讓主決定什麼對我們最好,豈不是上上策嗎?這種說法是錯誤的。在我們不明白主的旨意時,可以這樣做。但信心的禱告,是從神的應許中明白祂的心意,且不斷祈求直到被應允。我們在馬太福音9:28讀到,耶穌對瞎子說:『你們信我能做這事嗎?』在馬可福音,祂說:『你要我為你做什麼?』在這兩處,祂都說是信心拯救了他們。信心無非是將心志安息在神的話語上,且肯定地說:我必得著。真正相信便是堅守心志。
但是,這種心志會不會與依靠神、順服神相衝突呢?不會!這才是榮耀神的真順服。唯有在孩子將自我意志全然降服於天父之後,才會從天父那兒得到自由與權柄,能隨心所欲的祈求。一旦信徒接受神的旨意為自己的意願,就是神的話語與聖靈的曉諭,那麽神的心意就是要祂的孩子運用這更新的意願來服事祂。
禱告:主耶穌,願我能清楚明白我所要的是什麼,也願我對祢話語中的應許清楚而肯定,使聖靈真能在我身上作工,賜我自由來祈求,也能求就必得著。主啊!更新、堅固、潔淨我的心志。我願毫不保留地把我的意志交託給祢,讓聖靈運用這意志的能力來管理我的全人,引導它進入祢的應許,讓我的意志在禱告裡大有力量,使我得以聽見祢說:『你的信心是大的,照你所要的給你成全了吧。』阿們。
0 Comments

美國啊!歸回上帝吧!--劉華梁主任牧師

3/7/2021

0 Comments

 
​「主啊,你世世代代作我們的居所。諸山未曾生出,地與世界你未曾造成,從亙古到永遠,你是神。」(詩篇九十篇1-2節)
 
    最近常聽到或看到有關我們愛戴的國家:美國的屬靈光景。一個備受關注的題目就是美國人民道德的裂解和墮落。一個高亢的號角聲已發出,呼召屬神的子民站出來並發出呼聲以期望這屬世的浪潮可被翻轉,這個國家的屬靈自殘終能避免。
 
    移民到美國的民眾都期待享受這個國家的自由之風和這個國家所給予的福利。但我們身為華裔的美國人常常將自己和主流社會分隔開來,以為只要我們將自己的家照管好,就不會受這個國家道德敗壞的影響,這是極大的錯誤。美國道德的敗壞已經成為我們的國恥。在其他世人的眼光中我們是蒙羞的。我們引起穆斯林國家的忿怒和苦毒,因為透過媒體、電影和普遍的生活方式,他們知道美國的道德文化正在走下坡,譬如我們已經失去了羞怯和自制的美德。
 
    只要想像一下現在已出現的:無限制的墮胎,使用毒品和娼妓合法化,同性婚姻,公家贊助的褻瀆藝術,兒童色情,粗俗和罪惡,種族主義,性別歧視,同性戀等等。國人肆無忌憚更有變本加厲的趨勢,在公家學校的禱告被廢止,父母親權受限制,基督教價值被拋棄,宗教崇拜的自由被剝奪,甚至相信聖經中的上帝也被禁止。實在不得不令人感到憂心忡忡!
 
        Alexis de Tocqueville在他參訪美國的教會,聽到講台高聲地傳講神的信實和公義後,向他法國同胞的報告裏如此說到:「美國是偉大的國家,因為她是良善的,如果美國無法維持她的良善,那她的偉大也將消弭於無形。」美國是良善的,因為她是基建在神的話語上。美國是良善的是因為許多人承認耶穌是他們生命的主和救主。我們一定要記住「以耶和華為神的,那國是有福的!」(詩篇卅三篇12節)。
 
    當我們齊聚一起禱告時,讓我們的焦點放在美國的屬靈光景;向神呼求,向神悔改我們的罪,而且呼籲美國民眾回轉歸向神。我們必須回到福音的大能,這大能可挽回美國的敗落。
0 Comments

恢復實體崇拜—劉華梁主任牧師

2/28/2021

0 Comments

 
        在基督裡親愛的弟兄姐妹們:距離上次教會實體的主日崇拜已經有一段時間。我們渴望恢復群體敬拜的操練,因為敬拜有其特別的意義。“敬拜”(worship)源於“配得”(worthship) 這個字;敬拜神是將神所配得的歸給祂,彰顯祂所配得的讚美。我們親近祂因為祂配得。

        “聚會”(meeting together)是與其他信徒一同敬拜神。線上的敬拜有其價值與理由,但不能取代教會的集體敬拜。希伯來書10:25教導我們,應該固定參加群體的敬拜。“你們不可停止聚會(meeting together),好像那些停止慣了的人,倒要彼此勸勉。既知道那日子臨近,就更當如此。”

        基督信仰強調群體的關係。新約聖經將教會描述為“身體”,“建築物”和“家庭”;每處經文都談到單獨的肢體與整個身體之間的關係。我們若僅在個人層面上經歷神,將會錯失許多神的祝福。集體敬拜匯集了神的話語,敬拜,祈禱,團契,門徒造就,服侍和外展,並成為神給予基督徒生活長久不斷的恩典的最大媒介。
感謝神,美國的疫情逐漸降溫。自今年1月份以來,衛生部門所發表的新冠病毒的陽性率和每十萬人的新病例數據,都顯著下降,並且持續下滑中。你可能已經知道,加州取消了居家令,並且最高法院裁定允許教堂實體敬拜,州政府也修改了有關室內崇拜的規定。現在,教會可以在室內容量的25%為上限的情況下自由敬拜。
因此,我們計劃近期恢復實體崇拜。大多數堂會歡迎大家在3月7日回到教會參加實體崇拜。由於個別特殊因素,東蘭辛牧區是3月6日,喜瑞都廣東堂是3月28日,Kairos則在4月4日開始實體崇拜。

以下是教會“恢復實體崇拜”的計劃:
1.我們將嚴格遵守CDC和其他衛生機構的指南,包括:戴口罩,洗手,保持安全距離。我們也將在入口處進行溫度測量,提供洗手液,進出的指示牌,洗手間一次限2人使用,每次崇拜後使用清潔劑消毒等。
2.主日崇拜將繼續在教會YouTube頻道上提供直播,幫助那些無法或尚未準備好參加群體崇拜的弟兄姊妹。
3.我們將不會傳遞奉獻袋。奉獻請自行放在奉獻箱中,或通過Venmo,tithe.ly和銀行付款來奉獻。我們也不會分發紙印的程序單,你可以從教會網站(www.fecc.us)下載。目前不提供午餐。
4.主日學,禱告會,團契,門徒訓練和其他活動將繼續在線上進行。

​        讓我們不忘記保羅的勸勉:“既然蒙召,行事為人就當與蒙召的恩相稱,凡事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 用和平彼此聯絡,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不要陷入魔鬼的詭計和圈套中,魔鬼的主要目標是製造不和諧並摧毀神的教會。因此,“ 你們無論做什麼事、說什麼話,都要奉主耶穌的名而行,並藉著祂感謝父神。”(西3:17)並且“無論做什麼,都要為神的榮耀而做。”(林前10:31)願主重燃我們的靈火,並保持它燃燒!
0 Comments

禱告的學校(10)-禱告產生工人    --   戴元涔牧師

2/21/2021

0 Comments

 
​慕安得烈(Andrew Murray, 1828-1917)是19-20世紀南非著名的傳道人。今天摘錄他的名著《禱告的學校》第九課:禱告產生工人。經文:(耶穌)於是對門徒說:『要收的莊稼多,作工的人少。所以,你們當求莊稼的主,打發工人出去,收他的莊稼。』(馬太福音9:37-38)

        主為何要求祂的門徒為此禱告呢?祂自己難道不能禱告嗎?莊稼的主難道沒有看出這個需要嗎?難道沒有門徒的禱告,祂就不會在祂認為恰當的時候打發工人出去嗎?這些問題引導我們進入禱告更深的奧秘,去認識禱告在神的國度裡所具有的影響力。這些問題的答案會使我們確信,禱告的確是一種能力,莊稼的收聚和神國度的降臨均有賴於禱告。

        何等奇妙,主會把祂的工作交給教會,祂何等信賴他們,視他們為自己的身體;唯有藉著教會,祂的工作才會完成;主所賜給他們天上、地下的權柄何等真實,以致於工人的數目和莊稼收成的多寡真正依賴他們的禱告。

        但是,為什麼我們沒有順從主的命令,更熱切地呼求神打發工人呢?有兩個原因:一、我們沒有主耶穌那樣憐憫的心腸。我們若真知道,愛鄰舍如同愛自己,以及完全為神的榮耀而活,是神對祂兒女的第一條命令,我們就會體認那些未得救之人是主所託付的責任。我們若把那些人當成工場,並且把他們當成愛和關懷的對象,那些將亡之人絕望的情況便會觸動我們憐憫的心,然後才會熱誠地向天上發出呼求:主啊!請打發工人。

        第二個原因是:缺乏信心。只要我們的憐憫之心不斷呼求,就可以勝過。問題在於我們對禱告所發的力量太沒有信心,不認為會產生具體的果效;我們太不與神親近,並且沒有完全將自己獻給神,因此對神會垂聽我們的禱告沒有信心。哦!讓我們祈求能有主耶穌那樣的生命,讓祂的憐憫注入我們心中,祂的靈就要叫我們確信禱告必蒙垂聽。

        『求主打發工人』這樣的禱告是在祈求雙重祝福,也會得著雙重祝福。第一當求的祝福是:祈求全時間事奉神的人能夠增加。主的教會有時找不到人來事奉神,例如牧師,聖經教師等。如果神的兒女能為自己的生活圈或教會祈求工人,神必賜下,因為主耶穌是莊稼的主,祂已升天,為要賜下各樣恩賜,就是聖靈的恩賜;其中最主要的恩賜就是被聖靈充滿的人。主啊!請打發聖靈充滿的工人。

        第二件當求的祝福,也有同樣的重要性:讓每一個信徒都成為工人,沒有一個神的兒女蒙救贖而不參與事奉,沒有一個人延誤天職。我們當求主將奉獻的心志充滿祂的子民,沒有一人在葡萄園裡閒站。無論何處發出缺乏工人的呼聲,或者缺乏合適工人的呼聲,我們就當禱告,因為神應許祂要供應。若有什麼地方沒有主日學工作,沒有探訪,沒有聖經研讀,沒有救濟的工作,神不會不供應,或者不能供應。

        神已經把權柄賜給我們,要藉著我們的禱告來供應這世界的需要,堅固神的工人。莊稼的主必然垂聽。呼召我們特別為此禱告的基督,也會因我們奉祂的名、關懷祂的事工而幫助我們的呼求。讓我們分出時間投身在這代求的事上;這樣的禱告會引導我們與主耶穌憐憫的心相交,並會提升我們看見自己的君尊職份,因為神認為我們的心志對祂國度的擴展具有影響力。祂誠懇地將工作分派給我們,我們也將感到自己真是神在地上的同工。我們將會分享耶穌心靈的痛苦,以及祂心中的滿足,因為我們知道,我們的禱告必蒙回應,禱告是使別人蒙福的唯一導管。
0 Comments

新年平安   --  戴元涔牧師

2/14/2021

0 Comments

 
​2020年實鼠不易,我們盼望2021年可以牛轉乾坤。今天是中國新年的大年初三, 中國人新年的祝賀最常見的字包括「福」、「興旺」、「亨通」、「平安」。「平安」是我們中國人最希望得到的福祉之一。在這中國新年時刻,讓我們來看看耶穌所賜的平安是什麼,因為唯有耶穌所賜的平安才能讓我們牛轉乾坤。

耶穌所賜的平安是與神有和諧關係
耶穌在最後晚餐之後,上十字架之前,在自己心情最沉重的時候,向一群不知所措的門徒說:「我留下平安給你們;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我所賜的,不像世人所賜的。你們心裡不要憂愁,也不要膽怯。」(約14:27)耶穌所說的「平安」,不是世人所賜的平安,不是沒有困難、凡事順利的平安,不是我們世人所追求的「平安」,耶穌所賜的平安是人與神之間和諧的關係,以及所帶來人與人之間美好的關係。耶穌賜的平安是祂用自己的血所立的約,使人與神和好(羅5:1;西1:20),不是人努力得來的成果,仍是神所賜的禮物。

耶穌給我們的平安是遭遇困難不膽怯
「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你們心裡不要憂愁,也不要膽怯。」(約14: 27)這「平安」是從耶穌而來,這「平安」耶穌說是「我的平安」。耶穌更命令我們「心裡不要憂愁,也不要膽怯!」在痛苦的環境之中,心裡不要憂愁,不要被疫情或惡劣的環境攪擾我們心,以致失去了平安。耶穌留給我們的平安是在苦難中仍有喜樂的平安,在經濟的困難的時候,我們仍有平安;在生病與死亡的時候,我們仍有平安!

耶穌給我們的平安是經歷聖靈的同在 
『但保惠師,就是父因我的名所要差來的聖靈,他要將一切的事,指教你們,並且要叫你們想起我對你們所說的一切話。』(約14:26)這平安是要靠著聖靈去體驗。耶穌說:祂要差聖靈保惠師來,要將一切的事指示我們。「一切的事」是指「叫你們想起我對你們所說的一切話。」聖靈要把耶穌的話,就是記載在聖經的話指示我們,將客觀的真理變成主觀的經歷。聖靈將耶穌所留下的平安指示我們,這是聖靈的工作之一,在患難的時候,聖靈要將因耶穌而與神和好的平安指示我們,讓我們能經歷平安!

總結:你也可以經歷聖靈的工作,體驗耶穌所賜與神和好的平安,這平安要你去接受,與神和好靠耶穌,經歷這平安靠聖靈。你若在困難與苦難之中,不要受它的驚嚇,不要膽怯,耶穌所賜的平安,不是世人所賜的平安,不是從環境而來,而是從上而來。祝大家新年蒙福!主恩滿溢! 闔家平安!
0 Comments
<<Previous
    Picture

    牧師的話

    April 2021
    March 2021
    February 2021
    January 2021
    December 2020
    November 2020
    October 2020
    September 2020
    August 2020
    July 2020
    June 2020
    May 2020
    April 2020
    March 2020
    February 2020
    January 2020
    December 2019
    November 2019
    October 2019
    September 2019
    August 2019
    July 2019
    June 2019
    May 2019
    April 2019
    March 2019
    February 2019
    January 2019
    December 2018
    November 2018
    October 2018
    September 2018
    August 2018
    July 2018
    June 2018
    May 2018
    April 2018
    March 2018
    February 2018
    January 2018
    December 2017
    November 2017
    October 2017
    September 2017
    August 2017
    July 2017
    June 2017
    May 2017
    April 2017
    March 2017
    February 2017
    January 2017
    December 2016
    November 2016
    October 2016
    September 2016
    August 2016
    July 2016
    June 2016
    May 2016
    April 2016
    March 2016
    February 2016
    January 2016
    December 2015
    November 2015
    October 2015
    September 2015
    August 2015
    July 2015
    June 2015
    May 2015
    April 2015
    March 2015
    February 2015
    January 2015
    December 2014
    November 2014

    Categories

    All

CAMPUS

Cerritos
Fullerton
Oakland
​East Lansing

CONGREGATIONS

English
Mandarin 國語堂
Youth
Children
Special Needs

RESOURCES

Baptism
Scrip
​
Short-term mission
Facility

NEWS

FECC Family News
English News
Youth News
教會大家庭消息
國語堂消息
Event Calendar

ABOUT

Mission
Vision
Beliefs
History
Leadership
FULLERTON CAMPUS | 2121 East Wilshire Avenue, Fullerton, CA 92831 | TEL: 714.451.6226 | EMAIL: feccfullerton2012@gmail.com
  • Campus
    • Cerritos
    • Fullerton
    • Oakland
    • East Lansing
  • Congregations
    • Mandarin 國語堂
    • English
    • Youth
    • Children
    • Special Needs
  • Resources
    • Baptism
    • Facility
    • Membership Application
    • Scrip
    • Short-term Mission
  • News
    • FECC Family News
    • English News
    • Youth News
    • 教會大家庭消息
    • 國語堂消息
    • Event Calendar
  • About
    • Mission
    • Vision
    • Beliefs
    • History
    • Leadership
  • Giv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