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移民第二代的出走,英文事工的掙扎,幾乎是每間北美華人教會的痛。上篇從當代的文獻,本篇從聖經,來探討華人移民教會牧養第二代所遭遇的困難,問題的原因,以及解決的方法。
移民教會在第一世紀的教會已經存在,並且初代教會就遭遇不同文化群體之間合一的問題。初代教會的主要組成份子是猶太族群。根據使徒行傳的記載,這些信主的猶太人除了有本地的猶太人,還有原本散居世界各地的猶太人。在耶路撒冷教會中,受猶太傳統文化教育、說亞蘭語的本地猶太人,與受希臘文化教育、說希臘話的猶太人之間有了衝突;後者向前者『發怨言,因為在天天的供給上忽略了他們的寡婦』(徒6:1-6)。 在當時許多散居世界各地,說希臘語言,接受希臘文化的猶太人,在他們的晚年移居耶路撒冷,以便死在那裡,葬在錫安山。他們死後,妻子成為寡婦,沒有人照顧。本來,猶太社會有制度去照顧寡婦和無依無靠的人,但因為這群寡婦只說希臘話,而受到猶太社會的忽略;如今她們信了主,自然要依賴教會的幫助和供給。由於本地的猶太寡婦有猶太社會的賙濟,教會很容易忽略了說希臘語的寡婦。另外,使徒們都是希伯來人,自然比較少接觸在教會中講希臘語的群體,特別是當時講希臘語的信徒很可能有分開的崇拜聚會;這也是為什麼說希臘語的寡婦被忽略的原因。 聖經學者指出,當時教會的問題,很可能不單只是忽略了照顧說希臘語的寡婦,而是兩個不同語言和文化背景的同族人,在信仰的相融和合一上發生問題。只說希臘語的猶太人,不僅在語言上與說亞蘭語或希伯來語的本地猶太人有隔閡,其生活方式、思想模式、文化背景必定迥異。 初代教會的問題與今天移民教會的問題有類似之處。第一代的移民如同當時的希伯來人,保留了他們傳統的語言和文化。移民的下一代如同當時說希臘話的猶太人,可能只會說少許父母的語言,卻吸收了大量所生長之國家的文化。兩代之間在語言、文化、教育、思想模式有相當大的差異和隔閡,衝突和張力自然也是不可避免的。 初代教會第一次主要的衝突,因著使徒在說希臘語的猶太基督徒中揀選領袖,讓他們獲得正式的認可,來處理他們群體內部的需要,而化解了緊張關係。當時的耶路撒冷教會,並沒有因此分成兩個教會,一個是講亞蘭語的教會,一個是講希臘語的教會;而是有效地去處理說希臘語的猶太基督徒的抱怨,來確保教會的合一。 今天北美華人教會在牧養第二代時,使徒行傳第六章所帶出的聖經原則是我們可以應用的。首先,我們需要積極、有效地去處理第二代所提出的問題和抱怨,不能用『小孩子不懂事』的態度,置之不理。要尊重他們,聆聽他們的心聲。其次,揀選第二代的領袖,認可他們,給他們權柄。最後,讓第二代的領袖,用他們的方法,去處理他們內部的問題。(下週續)
0 Comments
Leave a Reply. |
每日靈修
May 2022
Catego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