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馬可在一個敬虔的環境中成長,母親馬利亞是初代教會的核心人物,她的家也成為初代教會信徒聚會禱告的中心。主啊,我的家就是祢的家,願祢來使用。也求主幫助我們,繼續用身教和言教來影響我們的孩子,也常常為他們禱告。
2. 年輕的馬可曾跟隨巴拿巴和保羅到安提阿(徒12:25),並且參與他們第一次的宣教之旅。但是途中馬可卻打退堂鼓,決意回耶路撒冷(徒13:13),成為福音的逃兵。保羅在第二次宣教之旅時,不願帶馬可同行;但是巴拿巴願意再給馬可機會(徒15:38-39),幫助他成長,終於使馬可成為神忠心的僕人。主啊,願我們學習巴拿巴,體恤和幫助軟弱跌倒者;當自己軟弱時,也能學習馬可的榜樣,從失敗中靠主站起來,繼續愛主、服事主。
3. 在馬可的服事中,成就最大、影響最深的就是他寫成了馬可福音。關於耶穌生平的第一手資料,一般相信是來自彼得。彼得稱呼馬可是兒子(彼前5:13),暗示馬可是彼得帶領歸主的。彼得和馬可兩人在個性和經歷上有很多相似之處,他們存心良善、熱情衝動,卻又容易跌倒。在彼得的幫助帶領下,馬可給後世教會留下影響千古的馬可福音。主啊,求祢幫助我們,能去帶領和培養屬靈的兒子,成為日後教會的領袖。
4. 在保羅的書信中,他多次讚賞馬可,稱馬可為「同工」和「使他得安慰的人」(西4:10-11;門20)。保羅在為主殉道前,仍念念不忘馬可,並且吩咐提摩太,「你來的時候要把馬可帶來,因為他在傳道的事上於我有益處。」(提後4:11)是什麼讓保羅對這位曾一度軟弱失敗的年輕人刮目相看?根據可靠的史料,馬可曾到埃及傳福音,他是亞力山大第一位宣教士,帶領許多人歸主,並建立了亞力山大的教會,最後也在埃及為主殉道。
禱告:主啊,在客西馬尼園,當人來捉捕祢的時候,門徒都離開祢逃走了,少年人馬可也逃走了(可14:5-52);但是祢沒有逃走,祢也沒有看輕任何一個軟弱跌倒的人。不僅如此,祢使用軟弱的人,祢不放棄任何一個人。祢在軟弱的馬可身上所成就的,也可以成就在我們這些軟弱的器皿上。主啊,也願我們的一生,像馬利亞、巴拿巴、彼得、保羅影響馬可那樣,去影響別人,成為多人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