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還有一個傳統,就是在待降節期點蠟燭,來期待聖誕的來臨,並且提醒自己預備救主降臨。這些蠟燭稱為「待降蠟燭」(Advent Candles),一共五支蠟燭,外圍四支,中間一支。外圍的蠟燭主要是紫色,因為紫色代表莊嚴與尊貴。從今天開始到平安夜,每一天晚飯的時候,讀一段經文,第一個禮拜點一支蠟燭,第二個禮拜點二支蠟燭,從外圍的蠟燭開始點,聖誕節當天點燃中間的白色蠟燭。前四支蠟燭代表的,分別是「希望」、「信心」、「喜樂」、和「愛」,而白色蠟燭則代表「基督是世界的光」。
從教會歷史來看,「待降節期」可以溯源至主後第四世紀的末期,在那個時候是稱為「聖誕節前的準備期」,當時基督徒以40天的靈修、禁食、祈禱,預備心來迎接救主的聖誕,到了第七世紀時才縮減成四個主日。這四個主日代表了四個意義:紀念主的道成肉身、主的死、耶路撒冷被毀,以及基督的再來。「待降節期」最重要的信息就是「道成肉身」,這位道成肉身來到世間成為「以馬內利」與人同在的神,給人帶來「希望」、「信心」、「喜樂」、和「愛」。
在「待降節期」我們除了預備心來迎接救主的聖誕,還可以預備禮物來獻給主。馬太福音記載,耶穌降生在伯利恆之時,有幾個博士從東方來尋找祂,並且「拿黃金、乳香、沒藥為禮物獻給祂。」(太2:1-11)我們要預備什麽禮物來獻給主呢?你可以為我們在密西根購堂來奉獻,你更可以在「待降節期」,每天做一件有恩慈、美善,溫暖人心的事(random acts of kindness),獻給主作為禮物。盼望這些為主所做的美事,能帶給人「希望」、「信心」、「喜樂」、和「愛」。
我和我的家人計劃在待降節期,做至少100件有恩慈、美善,溫暖人心的事。盼望你願意一起來參與,並且聯合你的家人一起來,每天做一件有恩慈、美善,溫暖人心的事,以此獻給主作為聖誕禮物。「給」是主耶穌的標記,讓我們藉著「給」傳揚主耶穌的愛,也讓更多的人認識聖誕節的主角。